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正月十四都有哪些传统风俗

(2025-02-11 21:25:07)
标签:

杂谈

今天是2025211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十四;这一天,有什么说法和民间习俗?

农历正月十四到了,距离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只有一天了,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那农历正月十四这天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为便于朋友们了解,笔者将其归纳为:一试一守一送、二卜二诞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一试一守一送是什么意思

1、一试:试花灯。俗话说:农历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什么意思呢?

在农历正月十三的时候,是上灯日。这一天是上灯节,也叫点灶灯;到了农历正月十四这天,就是试灯了。所有的“元宵灯节”的灯棚,都搭建完毕,就等着检查灯火效果好不好了。

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灯光璀璨,人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这时候,一些游艺节目也在彩排或者预演中。

农历正月十四,通过试灯,保证元宵节灯火通明,绚丽多彩,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

2、一守:守财神。据说,农历正月十四这一天,财神来到凡间,要到各家各户视察。而且为了公平公正,统一标准,就是按照农历正月十四这天晚上,各家各户床前的鞋子数量来确定。根据鞋子多少,给每家每户分配粮食,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这一天,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睡寝摆鞋子”的传统风俗。这天晚上,大家都早早入睡,把家里所有的鞋子,都要摆放在床前。即使孩子在很远的亲戚朋友家,也要赶回到家里。

而且,在这一天,从晚上开始,家家户户都点起长夜灯,而且一直到天亮。还有的地方,家家户户都点起蜡烛,把每一间屋子都摆上,又叫间间迎,表示迎接财神的到来,寓意财神到。

3、一送:送蛴蟆儿

送蛴蟆儿,是遂宁市某乡镇的传统习俗。这是传承了千年的独特民间风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送蛴蟆儿传统习俗活动。

那什么是蛴蟆儿呢?蛴蟆儿,也就是青蛙的意思,这个是四川话。农历正月十四这一天,老百姓边走边唱,唱着民谣,敲着锣,打着鼓,热热闹闹来到田间和河滩,将挂着蛴蟆儿灯笼的竹竿,插进地里,人们把这称为:送蛴蟆儿

农历正月十四,送蛴蟆儿灯笼,是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是祈求美好吉祥,消除灾害,祈福纳祥。

二、二卜是什么意思

1、一卜:卜紫姑。所谓卜紫姑,又称邀紫姑或邀厕姑,就是邀请紫姑神的意思,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

据说,在农历正月十四日夜里,浙江定海县的妇女们,会邀请厕姑来到家里,来占卜丰欠吉凶及各种各样的杂事。

通常,人们准备好丰盛的祭品,到时进行供奉,案上设上香烛,摆好供品,进行祭拜,邀请紫姑进来,并进行占卜。占卜完毕后,再将其送回。

2、二卜:卜流花。所谓“卜流花”,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一带,通过卜流花,来占卜一年来的吉凶。

那什么是“卜流花”?所谓“卜流花”,也叫卜流卜流年等,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也有的在农历正月十三日进行。人们通过花开大小,来占卜一年内的吉凶祸福。

基本做法:

家里人每人一颗糯谷或珍珠米,把它们投到锅中爆成花。通过爆米花花开的大小,来占卜一年内的吉凶。

三、二诞辰是什么意思

1、一诞辰:临水娘娘。在民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农历正月十四这一天是临水娘娘的诞辰。人们都来祭拜临水娘娘。

那临水娘娘是谁呢?传说,临水娘娘,姓陈,又称为顺天圣母。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其实,在过去农耕时代,科学技术不发达,而且妇女们地位比较低下,为了鼓励和拯救难产妇女,而出现的保护神,为人民谋幸福。

2、二诞辰:伏羲诞辰。这是甘肃天水一带的传统习俗,在农历正月十四日这天,是伏羲诞辰,人们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

那伏羲是谁呢?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创世神,三皇之一,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人们称伏羲为人宗爷,农历正月十四,为人宗爷诞辰日。

为了庆贺为人宗爷诞辰,人们在院内古柏树上,贴满了小小的红纸人。提前准备祭品,有整猪、整羊、食品以及水果等等。等到子时,读祭文,歌功德,还有唱戏,耍社火,并进行朝拜等一系列祭拜活动。

等到祭祀完毕后,分给朝拜者供品,寓意祖先赐给了食物,祈愿保佑岁岁平安,人寿年丰。

小结

刚刚,和朋友们了解农历正月十四的传统习俗,我归纳为:一试一守一送、二卜二诞辰,大家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