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九都有哪些传统风俗
(2025-02-06 17:44:14)
标签:
杂谈 |
今天是2025年2月6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初九;这一天,有什么说法和盛行且隆重的民间习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历正月初九,也说大年初九,老传统:不洗衣服,要吃“福运4宝”,福运滚滚来。
你说时间过得快不快?春节长假还没有感受到年味呢,一下子就过完了,很多人都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
不过,在要是在古代,年氛围还是正浓的时候,要一直等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年才算是过完了!
今天就是大年初九了,即农历正月初九,这天在古代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被称为是“天日”,就是传说中是“玉皇大帝”的生辰。
在旧时,这天人们会在天井、巷口等一些地方摆上清香花烛、斋碗等举行膜拜苍天的仪式。希望天公看到后,能够给家里赐福,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农历正月初九这天除了祭拜天公以外,有些地方还有安太岁、吃饺子、喝酒、供五果等一些传统习俗活动。当然,这些都是旧时民间习俗和信仰了,现在人们已经不注重这些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了解一下就行。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的一句老话,“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这里面说的“上九”就是指农历正月初九这一天。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老祖宗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
“七不出”,如果我们只是从字面上来看,很容易让人理解“逢七的日子不宜出门”。如初七、十七、廿七等。
其实,我们如果这么理解,就太小看老祖宗的智慧了,他们不会无聊到弄出一些迷信的东西来。
所谓“七不出”中“七”指家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生活必需品。意思是说,如果远行的话,要把这这些准备齐了,否则不宜远行。体现古人“持家有责”的观念,强调人们离家远行前需安顿好家庭生计。
“八不归”也不是像字面上说的初八、十八、廿八这些日子不能回家,实为古代对人的一种道德约束。
“八不归”中的“八”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古代道德观念认为,这“八德”做不到的话,是没有脸面回家的,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
“上九办事一大堆”这句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上面已经说了,“上九”就是指农历正月初九这一天,是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的诞辰,称“天公生”。
民间百姓认为,“上九”这天是被神明庇佑的,适宜举办祭祀、开工、签约等重要事务,因此有了“办事顺遂,事务繁忙”的说法。所以,在旧时一些重要的事,都会拿到“上九”这天来办,会事半功倍。
北方地区可能不太重视这个习俗,但是在我国闽南、台湾等地却非常重视,有些地方还会在初九的“子时”设祭坛酬神,祈求新年顺利。
今天大年初九,按老传统,这天不洗衣服,还要吃“福运4宝”,福运滚滚来!都是指什么呢?早了解早做准备!
一、正月初九禁忌
作为传统节日,习俗越多禁忌也就会越多,提醒人们要谨言慎行才能获得好的一面。
听身边的老人们说,在旧时,大年初九这天是不能洗衣服和晾晒衣服,也不能拆洗被褥的。
因为,这天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传说中说,他要在这天出巡。如果,我们这天人们把衣服晒的到处都是,势必会影响他出行。所以,按老传统,“初九”这一天尽量不洗、不晾晒衣物。
当然,这只是旧时民俗中的说法,如今文化背景都变了,是否遵守完全看个人,不用非得照做。
另外,大年初九这天,像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在旧时会吃“糕粿”。就是用潮汕地方优质稻米为原料,经浸洗后掺水磨成米浆,再用专用蒸具将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成软硬适中的大块白米糕,随后均匀切成小块。
人们认为,这天吃“糕粿”寓意福运、官禄和长寿、吃甜粿配红枣寓意早富贵、吃甘蔗汁寓意节节高、吃线面汤寓意长寿。
二、正月初九要吃“福运4宝”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大年初九这天主要是“福运4宝”,都是什么呢?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
1、吃捞面条。老话说“九捞十烙”意思就是说,大年初九这天要吃捞面条,而到了大年初十那天要烙饼吃。
这天吃面条,线面细长不断,象征生命长久。祭拜后煮面汤,加入象征“金玉满堂”的鸡蛋和蔬菜,全家共食以沾福气。寓意健康长寿、福寿绵长、长长久久!
2、吃鸡肉。大年初九“天公主”,给玉皇大帝过生日,自然少不了一些大鱼大肉。因此,在北方有一些地方,这天有吃鸡肉的习俗,取“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
3、吃鱼。大年初九这天北方一些地方要吃“鱼”,因为“鱼”与“余”谐音,这天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代表着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生活富足。
4、桔子。在大年初九这天,有地方的人们还会吃桔子,因为,的“桔”与“吉”谐音,这天吃桔子寓意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吉祥如意。
最后,让我们一起恭祝玉皇大帝生日快乐,在下面留下一句“保佑我全家快乐伴永久,健康更长久,好运年深日久,幸福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