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回头亲,穷断筋”这句俗语1
(2025-01-26 11:22:41)
标签:
杂谈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语,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话语,很多俗话,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其广泛,其中,有这么一部分俗话,是关于婚姻嫁娶的,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等等。
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语,叫做“回头亲,穷断筋”,这句俗语说的是什么道理?所说的“回头亲”,又指的是什么样的婚姻?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回头亲,穷断筋”这句俗语。
一、聊聊“回头亲”
在古代,人们的婚姻是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因此,很少有婚姻自由可言。其实,“回头亲”是古代的一种陋俗,与娃娃亲一样,都是属于包办婚姻。
言归正传,何谓“回头亲”?其实,指的是两户人家,各自娶对方的女儿作为儿媳妇。这种方式,也称为“对换亲”、有的地方也称之为“姑嫂换”。
在古时候,“回头亲”多发生在贫苦人家,家中有儿子又有女儿,由于家里贫困,不能给出彩礼,导致儿子娶不到媳妇,于是通过媒人的牵线搭桥,找一户相同情况的人家,各自娶对方的女儿为儿媳。
其实,“回头亲”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升级版。虽然婚姻仍由父母安排,但考虑到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人品和潜力。然而,回头亲是无奈之举。当两个家庭都贫困,无法承担儿子的婚礼费用,且双方都有女儿时,就会进行回头亲。只要双方家庭同意,媒婆撮合后,婚姻达成。某些地方称之为“对换亲、换亲”。
二、聊聊“穷断筋”
有人也许会问:那为什么说“回头亲”的双方会“穷断筋”呢?这可是明摆着的。
虽然“回头亲”可以使双方家庭结合,但由于受限于前辈的生活基础,两个家庭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相互促进。
婚姻仅解决了生育和家庭繁衍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帮助有限,无法解决经济周转问题。即使“回头亲”有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但对于提升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来说,效果有限。
承办婚礼往往是一种社会期望和所谓的“面子工程”,但这增加了经济负担,对刚结合的家庭造成经济打击。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婚礼的开销可能会导致家庭陷入更大的经济困难。
如果当前一代的经济状况无法改善,“回头亲”现象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代,导致无选择权的结合和未知的生活状况。这可能会使年轻一代的人们陷入不利的境地,无法选择自己的伴侣,面临未知的经济和生活挑战。
然而,如果配偶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他们可以促进大家庭的和谐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回头亲”可能有助于增强亲戚之间的纽带,共同面对生活困难。但是,如果婚姻不幸福,会导致婚姻心理问题,影响家庭和谐。
三、聊聊“回头亲”不可取
虽然说,“回头亲”各自解决了自家儿子的婚姻大事,彩礼与嫁妆都相互抵消了,同时也将女儿嫁了出去,而且两家人表面上看是“亲上加亲”,但是,这种婚姻陋俗,存在诸多的弊端,并不可取。
其一,由于两家都很贫穷,本身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组建家庭,而婚后要面对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应对生活上的诸多开销,常言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回头亲”更容易陷入贫穷陷阱,导致穷上加穷,这便是俗话后半句所说的“穷断筋”。
其二,众所周知,在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压迫,而“回头亲”对于双方的女儿而言并不公平,因为实际上是以牺牲女儿的幸福为代价,以此来成全儿子的终身大事。
其三,“回头亲”会对后辈造成称呼上的混淆,例如男方既能被后辈称之为“舅舅”,同时也能被称为“姑父”,女方既能被后辈称为“姑姑”,同时也能被称为“舅妈”,每种称呼都没有错,哪该如何选择称呼呢?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写在最后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他们更加强调婚姻自由选择和情感基础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面对“回头亲”的行为,弊大于利。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稳定生活,倾向于通过自主选择的婚姻建立亲密的伴侣关系,而不受制于传统的亲属关系和社会压力。
“回头亲,穷断筋”这句俗语传递了许多重要的道理。它提醒人们避免近亲结婚,避免家族陷入贫穷和困境。它强调了婚姻自由选择和情感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幸福和稳定生活的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些道理的重要性,并更加注重婚姻的自主性和情感连接。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回头亲,穷断筋”这句俗语的解释;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