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句俗语1

(2025-01-01 10:58:16)
标签:

杂谈

常言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句俗语。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在庆贺新年时常用的对联。但我们都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循环往复,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或者。人们为了便于计算时间,规划生产活动,才在地球公转的自然现象中,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起点做岁首。

字有开始、第一的意思;是个象形字,上面的代表太阳,下面的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人们把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中: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这一天还有许多其他的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具体所指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把冬季十月定为正月,即十月初一就是元旦。从汉武帝开始,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这一历法被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对中国人来说,元旦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当沐浴着新年的阳光,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全被驱散,只让人觉得万事尽可期待。虽然古代的元旦是农历,如今的元旦是公历,但跨年的喜悦是古今相通的。在没有贺岁短信和跨年晚会的时代,人们是怎么庆祝这个节日的呢?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这样描写元旦的场景:每届初一,于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朝贺已毕,走谒亲友,谓之道新喜。

人们在子时之后焚香接神、燃放爆竹、走访亲友,称之为道新年之喜。在这一天,无论贫富贵贱,所有家庭都会用白面做面角吃,也叫煮饽饽。富贵人家会把金银小锞()子以及宝石等物藏在饽饽中,吃到这些隐藏福利的人就会全年大吉。这和我们如今在饺子里面放硬币的习俗很相似。

庆祝新年自然是缺不了美酒。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就是屠苏酒。据唐代药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记录,屠苏酒内浸有蜀椒、桔梗、桂心、防风、白术、虎杖等八种中药。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前自酿屠苏酒或椒柏酒,以备元旦家宴时饮用。按当时的说法,如果在元旦喝了这屠苏酒,新的一年便可不病瘟疫,所以它也被称为长命酒。

提到“元旦”,我们可能还会想到穿梭在“微信群”之间的贺年祝词,其实早在明朝,它就已经出现了。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之间,有着以诗相和的习惯。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述了曾经担任内阁首辅的申时行和诗人王穉登,在“元旦”这一天以诗往来二十余年的趣事。两人是同龄人,又是老乡。申时行在做史官的时候就和王穉登很要好,一直到他告老还乡,每元旦必然作一七言律诗以示王,王即和而答之,旋以两诗并粘壁间,直至岁除不撤。次年元旦,申再有诗及又和而揭之斋屏,旧者始除去……凡二十一年,岁岁皆然。

元旦,是个很有仪式感的日子。当阳光再次唤醒大地,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崭新的一年就从今天开始了。时间的足迹一直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你好!20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