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语5
(2024-12-29 16:14:36)
标签:
杂谈 |
中国有句俗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语。
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中写道:为了不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重复过多的生活,只有努力改变自己,继续前行,才是活着的意义。
靠近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要自己变得更好,你的气场也会发生改变。以前,听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我心里更多的想法是,只要自己意志够坚定,肯定不会被不认可的事物影响到。但后来发现,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渐渐身上便有了这种痕迹,即使不想承认,也是改变不了事实。
深刻认识到环境很重要,圈子很重要,和什么样的人待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潜移默化的被影响。因此,远离内耗你的人,尽可能多的靠近比自己优秀的人,走进更好的圈子,让周围的环境影响你变得越来越好。
遇到优秀的人,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发出“他好厉害”的惊叹声。可惊叹过后就完了吗?优秀的人离自己那么遥远吗?自己就没办法像他一样优秀吗?
我相信优秀的价值并不在于被夸耀、被敬仰,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他人提供榜样。
绝大多数在感慨完了优秀的人很优秀后,就继续回到自己的日常轨道上,优秀的人仿佛和自己隔着一个世界似的,觉得自己根本无法企及,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要去企及。可是,总是还有一小部分人,看到优秀的人后,他们就跟着优秀的人同行,学着改变,从而也成长成为与他们一样优秀的人。其道理正如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孔子家语·六本》所言的那样:“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意思是: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有红色,有油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朋友和环境。
我们与优秀的距离,其实就差与优秀的人学习。想要成长成优秀的人,就要在优秀的人身上学习,并且要自己靠优秀近一点。
任正非说:“如果我们不想死的话,我们就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马云说:“不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是不会成功的。”总之,慢慢的向优秀的人靠近,慢慢的变成优秀的自己。
二、让自己变优秀,才能靠近更优秀的人
有人问:一个人怎么做才能变得优秀,才能让别人向自己靠近?我觉得:好好学习,只要足够优秀,自然会有人想向你靠近。
西汉刘向编定的《战国策·齐策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是啊!不要着急去攀附着别人,先让自己学得优秀一点。很多人一定听说过一句话,不要去追一匹野马,种下一片草原,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会有一群马被吸引过来。这个事情刚好也印证了这一句话,别急着攀附别人,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别人会主动过来勾搭你。
显然,只有自己变优秀,才会有机会靠近更加优秀的人,只有自己变优秀,更加优秀的人才愿意靠近你。
培根曾说:“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
在珞巴族中有一句这样的谚语: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我们平时也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做事、能成事。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磨灭个人的能力,而是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挤压个人的发展空间,而是让每个人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升;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让人人都失去自我,而是使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个优秀的团队就应该是这样,相互协作、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每个成员都是团队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人要想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不好的环境会坏掉一个人,一个好的环境会成就一个人。团结的团队推动着你向更好的发展,优秀的团队会为你搭建更好的平台。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别忘了我们的团队,因为你的“优秀”成就的是一个人,团队的“优秀”成就的是一群人,在优秀的团队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显然,团队协作永远胜于孤军奋战,在这样的团队中,你还有不优秀的理由吗?
四、找对方法,优秀的自己就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罗振宇在2019年跨年演讲有句话引人深思:“时间碎片化了,你能把自己也碎片化吗?”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碎片时间,就能把同龄人远远地抛在身后。这就是优秀的人为什么优秀,而你却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的原因。
《时间投资法》告诉我们:把分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看似我们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其实则是我们利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了最多的事情,将时间利用到了最大化。
从高中开始,班主任就教育你要利用碎片时间,跑步之前要背单词、课间要找老师问个题……我利用散步时间,思考老师的课程,回家后再看一遍课文,做好笔记,而在写作文前,则会在打扫时候、吃饭时候、陪母亲看病等待期间,睡觉前则会思考作文的框架和素材,再抽时间进行整理,最后将内容补充完整。
歌德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到充裕的时间。”所以,永远不要以自己忙,没时间作为拖延的借口,少刷刷抖音,少追追剧,时间就都有了。
培根说:选择机会,就是节省时间。同样,当我们定下目标的时候,选择一个正规的学习机构和课程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现在各种培训机构鱼目混杂,种类繁多,别人学习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可以先选择一门最需要的,最想做的,从试听课、体验开始,感受下教学是否正规,作业答复是否用心,平台资源是否丰富,是否可以带给自己一个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这些都是考核培训机构的一个标准。
只说不做,无用功,不说瞎做,白下力。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囤课一族,一边吆喝着要充实自己,买了好多课,却不听课,不学习,还有的课程学了一半放在一边就不再动了。三分钟热度,无后续的行动,要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自责、后悔和自我放弃,非但没有学到东西,反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只说不做,人下人,只做不说,人中人,能说能做,人上人。若想优秀,只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所行动,想有所行动,没有计划也是不够的,你必须了解自己所需。
永远记住,实践出真知。比如,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天仅仅靠上课、听课完成作业是远远不够的,输入和输出永远都是作为一名写作者要持续不断去做的一件事情。
现在我每天都在坚持微头条更新,每周保持1-2篇长文的输出,每晚睡前保证1小时的阅读时间,带着写作的目的性去阅读、去看电影、去看新闻,锻炼自己提炼素材和观点的能力,既要动脑思考,又要笔耕不辍,我相信,长期的坚持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
用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成就优秀的自我。又比如写作,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开始行动,那就尝试着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吧,从每天更新200字开始或者从每天坚持读10页书起步,再不行就从每天观看一部电影,总结一个观点、提炼一句金句着手,总之,要自己做点什么,当一个个小目标逐一实现的时候,那个优秀的自我就会在你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慢慢的溜出来,你的气场和气质也一定会随之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