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二──冬至
(2024-12-21 16:12:47)
标签:
杂谈 |
2024年“冬至”有感4
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天是2024年12月21日17时20分已进入农历甲辰年(龙年)十一月初十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冬至”。
古时候,人们常说“冬至”比过年还重要,真是个年里头特别关键的日子。周朝时期,“冬至”被视为新年的起点,大家会在这天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如今,有些地方依然保留着这个习俗,只是比起古代的人们,现在的场面没那么热闹了。现如今,冬至虽然没有春节那么热闹,但有些传统习俗还是得继续保留,不能忘了。
古代人们的经验和智慧告诉咱们,“冬至”这天的情况,可是预示着整个冬天的变化哦。提前关注冬至节气,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吧!不过,2024年的冬至还有几个特殊的地方,你知道是哪些吗?
一、今年是128年以来最早的“冬至”
“冬至”是在二十四节气里排第22个,再过两个节气,这一年就要收官了。新年新气象,年尾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准备迎接一个崭新的开始。气象部门已经通知了,2024年“冬至”会在12月21号的17时20分20秒开始。
为啥时间要精确到分秒呢?因为“冬至”的起点可不是按日出和日落来算的。“冬至”这一天,其实并不是日落最早、日出最迟的那一天哦。准确来说,“冬至”是整年里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古人喜欢早上天一亮就开始干活,黄昏日落后就休息。“冬至”这天晚上比较长,所以得特别留意休息的时长。
今年的“冬至”特别不一样,是128年来最早的一个“冬至”。上一次比今年“冬至”还早的日期,得追溯到1896年。那会儿可是清朝光绪年间,如今真是沧海桑田,世界变的真不一样了。1896年的“冬至”是在15时29分25秒,比今年早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呢。
其实,每年的节气时间都是有点变化的,同一个节气一般比去年要晚几个小时。碰到闰年可就提前一天。今年恰好是个闰年呢。下一个早冬至在四年之后,届时会比今年提前大概一个小时,大约在16时19分19秒迎接冬至。
在传统节气里,总有一些民俗活动。今年得提前准备一下,免得错过了好时光。
在2024年“冬至”这一天,夜晚的时长是13小时17分08秒。要是有需要早起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特别累,得提前做好休息的安排。尽量早点儿睡觉,能让你第二天起床时精神抖擞,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的一天。
“冬至”通常是冷天气到来的开始,早早到来的“冬至”,就意味着咱们得更早地抵御寒冷了。在冷暖交替的时节,咱们得提前做好防寒防冻的准备工作。
古时候,冬至一到就开始贴九九消寒图,咱们俗称数九,这可是全年最冷的时段呀。虽然寒冷得很,“冬至”却也代表着新年的到来。就在这冰冷的日子里,暖意正悄悄滋生,孕育着新的生机呢。
“阴”和“阳”,两者就像是一对好兄弟,时常变换着。古人觉得“冬至”是这阴阳二气开始转变的一个重要时刻。阴气到达最高峰的那天,也是阳气开始苏醒的时刻。
“冬至”这个节气充满了希望,尽管它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节气,但对咱中国人来说,意义可真不小。
二、六十年才碰上的甲辰年冬至
中国传统的纪年法是通过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来标记每一年。60年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今年正好是甲辰年迎来的“冬至”。
在咱们的民俗文化里,甲辰年一直被视作是转“凶”为“吉”的象征。甲是天干的第一位,“辰”跟生肖“龙”有关系,在咱中国古代里,“龙”可是祥瑞的代表神兽啊。
甲代表阳木,象征着万物生长时的起点和蓬勃生机。辰龙是阳土,土壤是木头成长的根基,象征着生长季节那种旺盛的生命力。咱们中国的民俗文化特别看重甲辰年,甲辰年出生的朋友们普遍被认为是吉利的象征。这俩个天干地支的搭配象征着充满生机的发展和繁荣的起步。而“冬至”在民间也是个承上启下的节气,所以甲辰年冬至的意义可真是特别。
2024年“冬至”,不只是个普通的节气,它还意味着新循环的开端。要是在古代,中国人会向神明祈求,在祭祀时表达对来年计划和愿望的寄托。现代人更看重自己的努力,祭祀祖先更多是一种传承传统文化和追忆先人的方式。
不过在这一天定下新年的新目标也是个不错的开端。一般一到年底,大家都想让新的一年顺利发展,对明年寄予更美好的期盼。在这难得的甲辰年“冬至”,正是反思过去、寻找新突破的好时机。
三、阳历跟农历可谓是完美同步
2024年冬至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阳历和农历的日期正好是一致的。“冬至”这一天正好是阳历12月21号,农历呢,也是11月21号,这下各个历法都巧妙地对应到21号这一天了。
由于历法的不同,阳历和农历通常会有些差别,不过今年这俩居然在日期上奇妙地重合了。日期重合给今年增添了不少趣味,成了2024年一个值得纪念的小印记。
民间对冬至的时间还有种说法,叫“冬在头不要愁,冬在尾冻死人”。阳历的“冬至”时间比较明确,差不多就是在12月21号到23号这几天。而农历的变化可就大了,冬至这一天总是在一个月份里东奔西跑。今年“冬至”的日期,阳历和农历碰上了一块,正好赶上了月底。
按照咱们民间的说法,冬月的初一到初十叫做月初,十天一轮分,21号开始就是月尾了。这些民间谚语都是咱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背后可都有一定的道理呢。
“冬至”的日期跟气候变化的关系,其实很多谚语也说过类似的事儿。按这个说法,今年冬天的天气可能会特别冷,所以大家得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啊。可现在距离这些俗语兴起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未必还适合现在的状况呢。而且这几年全球气候变化挺大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也多了起来。
今年究竟是个暖冬还是冷冬,还得靠气象台的科学监测来看看。无论气温咋样,冬至那天太阳肯定得在南回归线加把劲。咱们生活在北半球,还是得记得多穿点暖和的衣服,照顾好自己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