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坟头两添土,旺人又旺财”这句俗语
(2024-11-24 19:07:12)
标签:
杂谈 |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有四个是上坟祭祖的,分别是:清明节,寒衣节,中元节和春节。除春节之外,另外三个节日也被称之为:“三大鬼节”。
无论哪个节日,一年当中只有在这四个时间节点,才会是大规模的上坟祭奠祖先,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去,并祈福往后的日子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特别是在清明节,是可以对坟堆进行修缮的,也只有在这个特定传统文化节点,才能“动土”。换作其他时间,则是对先祖的不尊敬,甚至还会被旁人说三道四,影响了心情,连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会被打乱。
即便是给坟堆添土,也是有讲究的。俗语说:“坟头两添土,旺人又旺财”,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又有什么讲究和说法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坟头两添土,旺人又旺财”这句俗语。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行进中,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无数灿烂辉煌的文化,以及宝贵的生活经验。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延续着古人的智慧,比如各地的一些传统和习俗。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上坟扫墓的习俗,这不仅仅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其实也是丧葬文化的一种演变。
关于丧葬文化,但凡说起来就要牵扯到久远的历史,因此一句话两句话根本无法概括,所以本文只讲关于上坟的一些习俗。其中有这样一句俗语:“坟头两添土,旺人又旺财!”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又有什么讲究和说法呢?接下来我们简单的聊一聊。
一、聊聊“外土不能添”
所谓“外土不能添”,这里说的“外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来历不明的泥土,二是指有杂质的土。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和“入土为安”,即便身处异乡为异客,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心中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够回到生养的地方,然后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入土为安”。把自己的凡胎肉体重新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和先辈们团聚。
当游子将要远行时,会把故乡的泥土带上。一来可以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二来也是表示对家乡的怀念。正所谓:“宁恋故乡一杯土,莫贪他乡万两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先祖的坟堆也一样,在我们眼中是一个土堆,但对于入土为安的人而言,这就是他们的新家,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的家园。
长时间的生活,已经习惯了周围的环境,对家园的泥土也有特别的情感,如果在修缮坟堆的时候,添加了来历不明的土,不仅会对先祖造成“水土不服”的恶果,更是做事不严谨,不尊重先祖的表现。
而且来历不明的土和原本的土,两者是“相冲”的,这是很忌讳的。就比如突然来了入侵者,把原本和谐的生活给搅得一团糟,这显然是极为不合适的。
里面有很多杂质的垃圾土壤也是不行的,这些陌生的土壤同样会让原本安宁的坟堆,变得躁动不安,给先祖的生活带去烦恼。
二、聊聊“杂色土不能添”
作为炎黄子孙,不仅拥有着黄皮肤,而且还是龙的传人,就连“母亲河”黄河,也是黄色的。所以,老祖宗把黄色作为极为尊贵的颜色。在古代,黄色甚至一度成为皇室的专用颜色。在坟堆添土的时候,自然也是选择黄色的土为最佳。
其他颜色的土,比如黑土,红土等等,这些都被认为是杂色土。结合“五行学说”和“风水论”,以及“阴阳学说”,这些杂色土都含有不吉利的成分在里面,因此是不能作为新土添加在坟堆上去的。
既然老祖宗说了:“坟头两添土”,那必然是有两种土是绝佳选择。
次日去看这个小土坑,如果有凸起,则说明这里的土有“生气”,是可以作为“新土”给祖坟进行修缮的。
结语
俗语“坟头两添土,旺人又旺财”,说的是一种民间的文化传承,这里面积淀了太多的人文情怀。虽然没有科学依据能够证明,这样做了之后真的可以“旺人又旺财”,但对于古人而言,这样做了之后,至少问心无愧。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上坟祭祖这件事情上,中华民族从来都不马虎,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以此来表达对先辈们的缅怀之情,这也是“孝道”的真实体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神秘的古老东方大国。不同区域之间可能存在文化差异,但大体都相同,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但与此同时也要根据现有的实际生活状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这样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