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乌伤丽人
乌伤丽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548
  • 关注人气: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这句俗语

(2024-11-06 13:36:34)
标签:

杂谈

古往今来,很多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和名言都能给我们后人带来很多生活上的指引。而我们也在承接继往开来的任务,总结经验言传身教给下一代。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一代又一代的受教。那些流传下去的经验被逐渐认可,并口口相传,念起来更是朗朗上口,然后就会有更多的人熟悉那些流传下去的老话。有一种老话叫俗语,是在人们口中广为流传的一种寄托愿望和总结经验的一种通俗的语言。比如,俗语: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说的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这句俗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文化被淘汰了,也有一些文化流传了下来。比如说俗语,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祖辈的前车之鉴,很多俗语中都蕴含着大智慧,不论是在古今的生活中都适用。

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中有一句“三不做”:“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即坚决不做中间人,不做担保人,不做给人介绍亲事的媒人,古人为何如此没有担当?

一、聊聊“不做中(中间人)”——交易的见证者

在我国古代,人们进行交易的时候会立一个文书,类似如今人们使用的签约合同,更加稳妥起见,双方也会找一个“中间人”进行现场作证。在我国古代的文书《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中有这样一句话:“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着个中人才使得。”

这个“中人”一般都是双方共同的朋友、亲戚或者在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值得双方信任,被请来见证双方的交易。

在双方立的文书上面,双方会进行签字画押,“中间人”也会进行签字画押,如果双方中有一个人不守承诺毁约,不会有“中间人”什么事情,“中间人”也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但“中间人”是交易的见证人,他是要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的。

“公道话”可是最难说的,双方可能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间人”是两边为难,一句话说不对就可能就会得罪人,搞的自己是里外不是人,有的还有可能会损失自己的名誉。

双方的矛盾如果无法私下调节,闹到了官府,“中间人”还需要去衙门作证,古人可是非常忌讳去官府的。

另一种“中间人”类似于如今的“中介”,是双方的牵线搭桥者,最常见的便是,如果有人要找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办事,便会找一个牵线搭桥者在中间说道增加办事成功的概率,这个“中间人”一般是双方都认识的人,双方共同的朋友。

“中间人”如果把事情最后说成了还好,皆大欢喜,双方都会感谢这个“中间人”,如果说不好,拜托“中间人”牵线搭桥的人便会埋怨这个“中间人”,觉得是“中间人”办事不力,没有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中间人”还落得个吃力不讨好。

不论是哪种中间人,都有可能会得不偿失,吃力不讨好,弄得里外不是人,这也是为何古人坚决不做“中间人”的原因。

二、聊聊“不做保(保人)”——需承担法律责任

保人”就是指借贷钱款时候的担保人、保证人,“担保人”可比“中间人”的责任要大,“担保人”需要在双方的合同中签字确认担保,“中间人”一般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担保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第18条相关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没有及时履行自己的债务合同,到了约定的期限还不还钱,债权人可以要求“担保人”在其保证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做担保人或者保证人,除非是关系特别亲近的人,绝对了解他的品德以及肯定他以后可以还上这笔钱,但哪怕是特别亲近的人,也会有被坑的危险。

“担保人”容易被坑。古人更是行事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他们坚决不会去当一个“担保人”,最后给自己惹上事情。这也是为何古人坚决不做“不做担保人”的原因。

三、聊聊“媒人(媒婆)巧舌如簧,为利益乱牵线”

媒婆,就是给男女之间说媒之人,从古至今都有着这样一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婆的话对于促进一桩好姻缘可是非常重要的。媒婆也就是红娘,为人牵红线,促成一段美好的姻缘,本来媒婆做媒是积德行善之举,是一件大好事,为何古代人讲究不做媒婆呢?

古代的媒婆基本上都是一些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她们一天无所事事,就给人保媒牵线,顺便混吃混喝,只要有人家找媒婆说媒,就需要给媒婆红包,还要请媒婆吃饭。媒婆说媒牵线的时候,本应该从男女双方出发,看男女双方的性格、样貌等自身条件合不合适,再看双方的家庭条件是不是门当户对。

这样才能促成一桩好姻缘,但媒婆哪会这样做呢,大多数的媒婆都是失德之人,她们给人说媒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媒婆基本上都是巧舌如簧之人,哪一方给的钱比较多,就会替哪方说话,黑的事情也能让她们说成是白的。

为了凑成一对夫妻拿到钱财,媒婆甚至会把两个人身上的缺点都隐瞒了,使劲说对方的好,将对方夸得天花乱坠。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很多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并不会见过对方,连对方的高矮美丑都不知道,对对方的了解依靠的便是媒婆口中的话。

媒婆便用自己的巧嘴让男女双方和双方父母都满意,让两个原本不合适的人凑成一桩姻缘。

四、聊聊“失德媒婆毁三代,不做媒婆三代好”

关于媒婆隐瞒缺点凑成一桩姻缘的事情民间也有很多的小故事,媒婆保媒牵线是出了名的,时常有人求她说亲。

在东庄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王财主,王财主有一个闺女,姑娘长得是非常漂亮,不过这个姑娘,从小便得了小儿麻痹,半身不遂,一直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说了多次亲也都因为这样的身体条件被拒绝了,姑娘年纪都很大了也嫁不出去,这让父亲王财主很伤脑筋。

王财主听说了媒婆可以给人说媒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到了媒婆身上,他准备了很多礼物来到了媒婆家里拜托她给女儿说媒,同时答应事成之后给媒婆很多报酬。媒婆看见这些礼物非常开心,她告诉王财主:“这一回我要让男方当面相看,叫他自己认头。你必须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第二天,男方来财主家里相亲了,王财主是热情款待,坐了一会儿,媒婆便让男女双方见面,媒婆撩起了帘子,只见炕上端端正正地坐着一个美貌的姑娘 ,正守着火炉摊煎饼。美貌的姑娘旁边站着一个奇丑无比的姑娘端着一盆面糊糊侍候着,媒婆便问男方 “你要娶瘫的?还是你要娶端的?

男方的回答自然是“娶摊的。”媒婆再三向他确认 “拿好主意,看仔细,成婚后别埋怨我。”男方心里高兴都来不及,既娶到了财主的女儿,还是个漂亮的姑娘,他赶忙回答“绝不会反悔。”就这样,两人之间的姻缘成了,定下了亲事,财主得知女儿即将嫁出去之后非常开心,给了媒婆很多钱作为回馈。

很快男方便将财主的女儿娶过门去了,这才发现姑娘居然是瘫痪在床的,男方非常生气,觉得是媒婆骗了自己,他找到了媒婆说:“王家的闺女是个瘫子啊?”媒婆绷着一张脸说:“你不是要的是瘫的吗?我还一个劲地叫你‘拿好主意,看仔细’,你怨谁呢?”

男方没话可说,只好吃个哑巴亏,回到了家里和瘫痪姑娘过日子,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甚至还有一些搞笑,却是对古时候一些失德媒婆的真实写照,为了得到财主承诺的利益,媒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隐瞒了对方的缺点,硬是凑成了一桩婚事,根本不在乎合不合适,婚后两人能不能幸福。

媒婆在婚前隐瞒了男女双方的全部缺点,婚后两人生活在一起,很快就会发现对方的缺点,两人在多方面并不合适,经常吵架,过的并不幸福,有的最后甚至闹到了以离婚收场。男女双方以及他们的家人看到这个不好的结果自然是非常生气的,觉得是媒婆骗了人,结婚前隐瞒了对方的缺点,最终毁了两个孩子,因此埋怨记恨起了媒婆。

媒婆的家里人也会受到媒婆的牵连,被人记恨,媒婆做不好,可是会连累家里的三代人都被骂,这便是为何古代人坚决不做媒婆给人说媒的原因。

写在最后

俗话说:“听了老人言,不会作大难;不听老人言,到老不周全。”显然, 要听老人言,做事需三思。

古人留下来的这句俗语不无道理,不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来看,做中间人、担保人、媒人这三件事情都是绝对不能做的,这并不是古代人没有担当的表现,而是他们从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大智慧。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考虑,判断事情能不能做,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俗语,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知识,如果认真学习我们将会受益匪浅。

如今很多的俗语都被我们慢慢遗忘了,我们应该重新了解这些俗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俗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