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这句俗语1
(2024-10-26 08:54:09)
标签:
杂谈 |
道家文化是我们的本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几千年,它之所以会流传这么久,就是因为“求仙问道,济世救人”的教义符合大众的心理。
道家文化主张通过勤奋的修行或者外部手段,就可以羽化登仙,做到不老不死、永生不灭,普通人只能在世间生存几十便会生老病死、进入六道轮回,所以人人都向往羽化成仙。
但是成仙路,“道阻且长”,所以就有了一句这样的俗话说:“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那么这句俗语是何意思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这句俗语。
多少人都曾幻想过,假如我是神仙多好。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仙丹灵药当饭吃。一日成神,终生不老。腾云驾雾,遨游天际,天下美景尽收眼底。可惜了,那只是黄粱一梦。曹雪芹所著的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夫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君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一首看似打油诗,道尽了人间冷暖,世事无常,人的欲望和虚伪无限扩张,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人都崇拜神仙般的生活,可神仙就那么好吗?有这样一句俗语“世人都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你可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神仙洞”,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居住的洞府。像《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居于南海紫竹林、玉帝居于九重天的凌霄宝殿、太上老君住在离恨天兜率宫等等都是神仙洞府。那么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世界上的人都爱神仙住的洞府,可你不知道的是,神仙洞也是棺材缝”。是不是有点儿搞不懂了?“神仙洞”怎么还是棺材缝?
神仙洞,古往今来,都是神秘般的存在,据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神仙洞又为洞天,是地上的仙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洞天”指的是山中有洞室直达上天。古代神话传说关于“洞天”的描述有很多,就比如《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就是一处洞天福地。在《西游记》中这样描述花果山水帘洞:在花果山里有一个水帘洞,洞中有水,顺水寻其源。沿涧向上爬攀,发现源流为一股瀑布飞泉。诗曰: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山。 海风吹不断,江周照迂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神仙般的生活人人向往,世上的人都想能像仙人一样的活着。其实,这里的神仙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仙住的洞天福地。暗指人们的欲望。多少人提刀上马,奋力厮杀,为的就是挤进那神仙一般的洞府。可一旦进入神仙洞的内部,感觉又换了一种感觉。什么感觉?棺材缝。
棺材缝,其实就是说的是,人在去世以后,后人把他的身体放在棺材里,而在人死去的前几天,棺盖是不会盖严的,会留一点点缝隙。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娘家人怕自家闺女被虐待至死,要娘家人验完才能“棺盖”盖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死后去了另一个世界,灵魂还是存在的,留出一条“缝”是方便灵魂进出。
再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怕有的人死而复生,留着一线生机,不至于因为封的太严,而导致死而复生的人窒息而死。这就是“棺材缝”。
人拼了命的要挤进神仙洞,一窥神仙洞的全貌。进得洞内,却别有洞天。和幻想的不尽相同。倒不如说是和进了棺材一样,只留了那么一线生机。和死人差不多。成神固然是好,可再也没有了七情六欲,没有了亲人,失去了感情。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样的神仙又有什么用,孤独一生而已。
其实,这句俗语说的是人的欲望太过强烈,见到别人一夜暴富,眼里就是尽是金钱。殊不知人家能暴富,靠的不是运气,靠的是实力。就如炒股一样,不是谁都能在股市赚的钵满盆满,没有专业的股票知识,就盲目的学大赚特赚的人去炒股,到头来,只能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一生的奋斗瞬间化为泡影。看似是天堂,实则为地狱,一会儿入火海,一会儿撞冰山。
人有欲望是好的,但要保持理智,欲望要和自身的实力相匹配。千万不能盲目的上项目。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就如这句俗语一样,“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