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节气之十八──霜降

(2024-10-23 08:45:13)
标签:

杂谈

2024年霜降有感1

今天是2024年的1023日,星期三。农历甲辰年(龙年)九月廿一,061432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我们吟咏这些诗词,就像在与历史对话。让我们放下纷扰的一切,静静地读一首诗词,开启一段美妙的旅程。今天是霜降,让我想起了最美的一首唐代元稹的古诗词《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此诗写尽了季节交替之伤怀。

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元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把二十四节气都写成诗的人,让季节变得温柔,有了诗情和画意。生活就是这样,你赋予它什么样的色彩,它就以什么方式去招摇。

元稹这一生,其实过得不算好,他本是北魏拓跋部后裔,奈何父亲早逝,随母亲度日。无钱读书,母亲便亲授,后为了生计考取了明经科,却也等了几年才获得官职。所以他习惯了抓住每一个机会,努力地向上爬,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因迎娶韦丛而舍弃了崔莺莺。后来,他和白居易一起登科,成了生死之交,为官时惩治贪腐,宦海沉浮,一度封侯拜相,权倾朝野。但终因树敌太多,而未得善终。他和白居易选择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没有谁更明智,追求不同所得亦不同,最重要的就是问心无愧,于心无悔。

韦丛过世后,元稹深情地在《离思五首·其四》诗中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他还与四大才女中的薛涛、刘采春有过一段情缘,也许对他而言,生命就是需要这样去演绎,浪漫与残酷同在,激情与缄默并存。就像这首写霜降的诗,有悲凉也有豪放,萧瑟和凄美游走在字里行间。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诗文大意可解为:冷风卷走了漫天的浮云,留给世界万顷霜白。豺狼对月长啸,仿佛在召唤着长生天,菊花遇到重阳,思念之情深重而悠远;大地铺陈出秋色,似乎也在为万木枯萎而悲伤,鸿雁在长空里留下一声嘶鸣,应该是在怀念故乡。默默饮下一杯老酒,怅然千秋百世之感伤。

元稹这首诗,借霜降之节,抒发了内心的怀思之情,适逢九月重阳,更是忆故乡。但是诗人的伤感并不全然在此,万木之秋,夏花凋零,迎来送往中,也有对生命的慨叹。野豺祭月,是一种祈盼,鸿雁悲鸣,是一种不舍。两种情绪碰撞,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矛盾心理,明明知道时间留不住,可还是试图去记录些什么。因为,诗人也是异乡人,狐死首丘,落叶归根,这是每个人藏在心里的夙愿。所以诗人借酒浇愁,为百秋而饮,伤亘古之情,仔细品读,意味悠长。

笔者在今天“霜降日”带大家品读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了解霜降、了解诗人。希望大家能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