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十六都有哪些传统风俗
(2024-10-18 09:36:53)
标签:
杂谈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2024年10月18日,农历甲辰年九月十六,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茹蒸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农历九月十六被称作“茹蒸节”,是中国农村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蒸制茹,准备好祭祀祖先和神灵。“茹”是一种用发酵面粉加水蒸制而成的食品,一般和豆腐一起祭祀,代表着家族的团圆和和谐。
二、“打平伙”
每年农历九月十六正值秋收过后,各地都有“打平伙”的习俗,为的就是分享秋收喜悦,感恩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它被称为是最古老的AA制共享习俗。“打平伙”这样的民间习俗自古以来便留存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及川黔滇部分地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聚餐时费用平摊,以维护邻里之间的关系。
三、“顺不顺,看十六”
“顺不顺,看十六”,今日农历九月十六啥日子?可预兆来年三七月年景。因为古代没有天气预报的原因,因此想要知道天气的一个变化,全靠占卜,或者是每个特定的时间,从而根据五行运行的一个规律,然后来进行预兆。比如俗谚就有“顺不顺,看十六”,今日农历九月十六啥日子?
1、农历九月十六的一个特点?
今年农历的九月十六,乃是干支历的甲辰年甲戌月乙卯日,乙,代表着柔和与生长,而卯,则与春季和新生命紧密相连。秋季的乙卯,也就代表着阴阳转换的一个时间段,万物开始潜藏,为春季的萌发做好准备。
乙卯日,它也是五个卯日当中的一个,因为天干不同,所以卯日一共有五种: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每隔12天就出现一个卯日,其循环往复,不断进行交替。
如果你对地支卯,有个简单的理解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日子可不一般,因为卯本身,它指的是对称分割的一个意思。
按照古书中的记载:卯者。冒也。物生长大。覆冒于地也。淮南子云。乯。茂也。茂。然也。三礼义宗云。乯。茂也。阳气至此。物生滋茂。卯名单阏。单。尽。阏。止也。言阳气推万物而起。阴气尽止也。
另外,卯酉为天地之门。卯主始。酉主终。故斗指卯。则万物皆出。指酉。则万物皆入。所以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卯其实就是分割阴阳的一个时间段,因此,它也经常被用来预兆后续天气的一个走向。
2、“顺不顺,看十六”,今日农历九月十六乙卯日,可预兆来年“三七月”年景,那么具体怎么看,要看什么?
顺不顺,指的是风,顺时令的风,那就是顺,逆时令的风,就是不顺,那么应该如何看这天的风呢?《家塾事亲》云:九月上卯日,北风,来年“三七月”米贵三倍。冬风亦然。
这个说的很直白,在农历九月上旬的卯日,如果是出现北风,或者是冬风的话,那么就预兆来年“三七月”米贵,也就说明物价容易出现上涨。“三七月”刚好是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出现多风的天气,就容易造成来年风不调雨不顺,从而影响到作物的丰收,甚至是导致物价的上涨。
因此在农历九月十六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观察天气的一个变化就可以了,如果是出现北风,还有冬风就要注意了。北风和冬风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北风和冬风都是寒冷刺骨的风,常常与低温、干燥和寒冷天气相关。
在古代诗歌中被用来描绘冬天的景象,如“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这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本该是冬季的风,在秋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那么寒冷的天气来的也就更快,这个时候,我们自然要提防天气的一个变化,甚至是来年万物生长的时候,突然出现倒春寒,这个便是人们最为担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