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门前一支香,家财全败光”这句俗语1
(2024-10-17 07:57:13)
标签:
杂谈 |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流传着一句俗语:“门前一支香,家财全败光”。这句俗语看似神秘,实则蕴含着古人对居住环境与家庭“运势”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这句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一支香又指的是什么?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门前一支香,家财全败光”这句俗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关于财富的梦想与传奇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如在《史记》中,记载了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可谓“二聚二散”。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这可谓“三聚三散”。
范蠡“三聚三散”家财,不仅展现了其超凡的商业智慧,更体现了儒家“仁者以财发身”的财富观,即以财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又如元末明初有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叫沈万三,其财富传奇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成为民间故事中财富与智慧的化身。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二位的财富是遥不可及的。不只是时代的问题,最多的还是家庭带来的。正如民间俗语说,“门前一支香,家财全败光”,到底什么“香”这么厉害?你家里有吗?
其实,俗语中的“一支香”并非指实际的香火,而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一种风水上的不利现象。在风水学中,所谓的“穿心煞”是指一些不利的物体或情况正好位于住宅或大门的前面,像一支箭一样直接穿过了住宅的气场,从而破坏了气场,导致家运衰败。这种说法认为,这种情况对房主很不利,可能会导致家人之间容易发生口角,招惹灾祸。
这句俗语的含义可以被解读为,住宅前的环境对家庭“运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住宅前有不利的事物,可能会对家庭财运和和谐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说法虽然与现代科学观点不同,但它体现了古人对居住环境与家庭“运势”之间关系的重视。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和谐对个人心情和家庭氛围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句俗语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注重实际的生活环境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依赖于风水学的说法。虽然风水学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注重居住环境的实际影响,如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绿化程度等。
这句俗语也提醒我们,家庭和谐与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
“门前一支香,家财全败光”这句俗语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和谐,以及家庭和谐与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注重实际的生活环境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关注家庭幸福和和谐相处。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让家庭成为我们幸福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