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乌伤丽人
乌伤丽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548
  • 关注人气: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俗语

(2024-10-10 13:28:30)
标签:

杂谈

唐朝是我国是个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朝代,诞生了大量的优秀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才华出众,为人豪放不羁,被人们称之为诗仙。而李白的诗歌题材也十分多样,身边的任何事物都能被他写进诗中,比如“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就描写了麻雀的形象,将李白的才华展露无遗。

麻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鸟类,与人类相处多年,在诗经之中就有关于麻雀的描写,不过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麻雀都并非一种吉利的鸟类,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总会让人感觉到聒噪,虽说麻雀经常会捕食一些害虫,但同时也会偷吃人类的粮食,自然引起人们的不满。然而,在中国古代却却流传着一种俗语,叫做“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显然古人们将麻雀视作吉祥之兆,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所谓的麻雀屋有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就跟大家聊聊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俗语。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在《韩非子》卷四第十四-奸劫弑臣(五)中有言:“古无虚谚。”

俗谚、谚语也称为俗语、老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俗语老话的语言通俗易懂、形式诙谐幽默,寓意深刻,是我国古代人们从千百年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而来的,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所以,它处处生根,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关于人生发展,老话就有“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的说法,什么是麻雀屋,有没有道理呢?所谓“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指的就是:人住在麻雀屋里,家里辈辈都能出栋梁之才。

一、聊聊“什么是麻雀屋”

说到麻雀屋,很多人第一印象会想到燕子,这种鸟类在我国分布极广,许多农村的房梁上都会有燕子结窝,它们也频繁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受到许多人欢迎。同样作为鸟类,麻雀当然也会选择一些房屋筑巢,而农村的土坯房则是它们的最爱,这种房屋有着大大小小的孔洞,而且时间一长房子周围还有一些缝隙,给麻雀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它们建设自己的巢穴。而麻雀屋,自然就是麻雀喜欢筑巢的房子。

麻雀是一种小型鸟类,经常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生活在农村的朋友都清楚,麻雀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鸟类,但由于每年收粮食的时候,麻雀会成群结队的飞到庄稼地里去偷粮食吃,因此很让农民朋友厌恶。

燕子窝和麻雀窝是有区别的,因为,燕子筑巢与麻雀筑巢存在着诸多的不一样。

燕子筑巢颇有讲究,对环境、家庭以及筑巢位置都是精挑细选的,一般会选择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而且人们也喜欢让燕子到自己家来筑巢。

麻雀筑巢较为随意,又因喜欢偷粮食不让人喜欢,因此一般不会在人家里筑巢,若飞到人家筑巢定会选择那些用“土坯”建的房子里,特别是家里乱七八糟的,房屋年代久远,有不少裂缝、小孔小洞的家庭。所以,自古以来,“麻雀”屋成为了形容生活贫穷、居住条件差的家庭的代名词。

二、聊聊为什么说 “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

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老话表面上讲的是人居麻雀屋中,子孙后代必会有出息,实则是民间穷苦家庭讲的一句励志话,也就是:“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似乎是我们从小到大都能听到的一句话,不管你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这样的说辞已经深入人心,到今天仍然流行。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志气。西周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是啊!“人定能胜天”,如果一个人不服输,肯拼搏,不接受贫苦的命运,那么未来是有可能逆风翻盘,触底反弹的机会的。因为反正已经很穷了,失败后大不了回到原点,但是只要成功,那么人生就可能改写。

比如北宋名相范仲淹,两岁之时,他的父亲便病逝了,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他人,人生起点可谓之低。

但是范仲淹人穷志不穷,在他懂事之后,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毅然决然辞别母亲,寒窗苦读,待出人头地之日。

后面,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接下来,他又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学习,将自己沉浸于书海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问见解,成为了一位儒学大家,并金榜题名,由“寒儒”成为进士,成功踏入了官场,成为一代名相。

由此可见,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只要穷人有志气,穷人也有翻身日。

写在最后

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的俗语,其实也多少提到了这点意思,那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更能吃苦耐劳。

当然,老祖宗的这句俗语,也同时说明了一些道理,并非是言之无用的迷信话。

在过去,相对来说,教育资源还比较受限,穷人和富人家“拼爹”的差距还没有那么大。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家穷”却不缺鸿鹄之志,为了考取功名,穷孩子可以做到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去读书,这些都是寒门学子优良传统精神的表现。

总的来说,与其问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话有无道理,不如说这句俗语其实是老祖宗对穷苦家庭孩子的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的赞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