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一都有哪些传统风俗
(2024-10-03 08:45:55)
标签:
杂谈 |
转眼间今天就是2024年10月3日,农历甲辰年九月初一了,这对于人们来说看似是一个平淡的日子,但其实它在古人眼中非同一般。农历九月初一在民间是“南斗六星君”的诞辰,他们是道教的说法,人们认为“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主要意思就是延寿解厄。因此在农历九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会面朝南方祭拜南斗六星,祈求健康长寿,福禄双全。
民间之所以对神灵有着深深的崇敬之情,其实也是源自于古人对天象,星象,自然等的崇拜,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些民风习俗。今天是农历甲辰年九月初一,牢记“3怕”要注意,“3事”不能做,老传统不能忘。
一、3怕是什么
俗话说“九月有三怕”,那么这“三怕”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会害怕。其实,这“三怕”是和农业息息相关,毕竟在古时候农业不仅是经济支柱,还是生存之本。所谓三怕就是指的这3点。
1、怕天气突变:农历九月是气候转换的关键时期,农民担心天气突然变凉或短暂热浪,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割计划。因此,他们希望天气能保持稳定,以便顺利进行农事活动。
2、怕霜冻:农历九月初一如果出现霜冻,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特别是那些即将成熟的作物。霜冻会导致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对农民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损失。
3、怕打雷:在农历九月,按照季节规律,应该很少听到雷声。如果出现打雷现象,农民会担心这是气候反常的预兆,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如大风、冰雹等,对农田和作物造成破坏。
二、3事不能做
1、不关心孝敬父母。农历九月在传统文化中也被称为“孝月”,因为这个月中有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重阳节”。正所谓“九九归真,一元肇始”,这个节日从原来的祭祖祭天,慢慢演变成了如今的感恩重阳节,目的是延续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孝亲文化。
那么作为晚辈或者子女,一定要多多关心,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天气冷了多给父母购置一些寒冬的保暖衣物,又或者和父母多多团聚。总之关心孝敬父母并不是一定要在“孝月”,它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需要持之以恒。
2、不胡乱穿衣。农历九月已经进入了深秋,此时温度“乍暖还寒”,或许中午还是艳阳高照,那么下午就有可能寒气逼人。在这个时间段内人们穿衣也是五花八门,走在街头,有人短袖短裤,有人夹克外套,也有人穿着厚厚的棉衣。
忽冷忽热非常容易引起风寒感冒,穿衣要讲究适合,切记不可过于单薄,也不要穿的太厚,要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增加或减少衣服,要“知冷知暖”。
3、不大吃大喝。农历九月正是国庆假期,7天长假不管是出门游玩,还是“宅”在家里,都开启了吃吃喝喝的幸福生活。然而虽然嘴上过瘾了,但是身体却吃不消,本身秋季脾胃较弱,大吃大喝非常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且秋季干燥,吃多还会引起上火,最重要的是大吃大喝最容易脂肪堆积。因此这段时间大家吃东西要适可而止,如果感觉吃多了,那么不妨多运动帮助消化,同时还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为冬季打好基础。
另外,今天农历九月初一是“南斗星君”的诞辰,在这里大家可以留下一句“延寿解难,富贵荣华”,为自己和家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