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十六──秋分
(2024-09-22 10:28:18)
标签:
杂谈 |
2024年秋分有感1
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2024年“秋分”的准确时间是9月22日,20时43分27秒,农历甲辰年八月廿秋分,昼夜均分的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说到秋分,脑海里却莫名的涌出李白的《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此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写在一个深秋的月夜,诗人望着高悬天空的明月,看着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不禁黯然神伤,曾经的点点滴滴在脑子里回放着。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诗中,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使全诗显得凄婉动人。
显然,这是一首情诗歌,千年前,一位女子独倚凭栏望月,在秋风落叶中似与嫦娥共相惜。转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在孤独的时候,人会渴望知己。她携带灵魂的渴望与精神的动力,独舞于秋月下,舞影零乱……是谁拨动了她的心弦?是谁成全了她的孤寂?是谁凌乱了她的舞姿?是谁将她的相思千里烟波让我们为之潸然泪下?
李白真是非常奇特的一个人,他有时候让人觉得是一个满脸络腮胡粗旷男人,有时候又像一个细声细气满是长相思摧心肝的女子,角色转换实在有趣。或许一个男人都有阳刚与柔情,一个女人有着豁达与忧伤,他们都在内心深处藏有美到极致的伤感。
唐·白居易《花非花》中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有人说,既然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云:“直道相思了无益”,那何不生死两相忘?可你知道吗?这“忘”字何其沉重?重到要在断桥上喝孟婆汤,才能封心。有些人甚至跳入忘川水,忍受千年的折磨,也不想忘却心与心的交融。要不,怎么连在《岳阳楼记》中写:“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的宋·范仲淹也会写出“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这样小儿女情态的词句呢?
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云:“问世间,情为何物?”正如白落梅在《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书中所言:“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显然,所有的纠结和犹豫皆因放不下你。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三五七言 / 秋风词》中有一句“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好悲戚的结语,却也阻止不了人们演绎了一曲又一曲的千年之恋。
茶道里有一个观念,叫做一得永得,一次获得,便永不失去,从此后即便风烟万里,再不相见,只要我心中有你笑颜婉转,便是另一种地久天长。一期一会,世当珍惜。一得永得,永不相忘。这是否也能算得另一种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