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节气之十五──白露

(2024-09-07 12:37:06)
标签:

杂谈

              2024年白露有感1

翻开历书,发现202497日,1111分,农历甲辰年八月初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白露”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 

当“处暑”后残余的最后那点炎热也被凉风驱走,最怕热的人也缓缓将扇子收起的时候,白露时节便到了。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段话是说,白露是八月节,秋天属金,代表色是白色。从这时起,天气渐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露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花瓣上,晨起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白露”美名便因此而得。魏晋·文学家左思在《杂诗·秋风何冽冽》中言:“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很有力道。

白露是一年之中人们炎凉之感的转折点,寒暑的交替具象成切肤的感受,连带起心头意绪交错纷杂。人们眼见身边变化的风景,极易触景生情。唐代大诗人杜甫便在《月夜忆舍弟》发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每逢白露这天,太湖畔就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祈祷风调雨顺、渔船平安,禹王便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而在广东、福建地区,白露前后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人们便有了白露这天吃龙眼补身的习俗。

白露是温润的时节。就像宋代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中赞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纵有变化,也是不疾不徐的,不着急奔着萧瑟肃杀而去,也不会将夏日未褪尽的好景一笔抹去。秋日里也还能观荷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白露时节留下的《南湖晚秋》中诗意融合——“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不像那些热闹的、茂盛的、纷杂的,白露的美是沉静的、蕴藉的,在物候的轮回中储备力量。就算不久后荷叶彻底消失,那不也还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另一番秋韵吗?

白露也是思乡情起的时刻。秋天是一个适合思念的季节,关于白露的诗也有不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一起来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耳目所及皆是边塞一片凄凉景象。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月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里的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让人觉得合乎情理,因为它深刻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唐代诗人杜甫在《白露》中这样写道:“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赏析:凉风乍起,白露凝霜,北雁南飞,秋高气爽。耀眼的太阳已不复夏日模样,风轻轻吹过带来的都是凉爽,在逝去的岁月里,我们静静看树叶变黄。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凉夜有怀》中这样写道:“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赏析:夏日难眠,秋日爽利。当第一滴露水凝结出现,预示着夜不能寐的时候终于过去。

魏晋·左思在《杂诗·秋风何冽冽》中这样写道:“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赏析:秋天仿若人之暮年,脱去了浮躁与稚气,变得从容淡然。一粒粒露珠就像积攒的人生经验,小小的水珠看起来平淡,却能折射出大千世界。

魏晋文学家曹植的《情诗》中这样写道:“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赏析:秋天在人们的记忆里是一个肃杀的季节,生离与死别似乎总是发生在秋季,就连歌曲也总是将秋天与忧愁联系在一起。

唐代诗人卢殷的《悲秋》中这样写道:“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赏析:大雁是秋季晴空最生动的注脚,正如蝉鸣是“夏日”最动听的音符。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节奏,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色彩。

唐代诗人王建的《相和歌辞·乌栖曲》中这样写道:“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

赏析:美景是最公平的赏赐,它不会因人的身份地位而区别对待。但美景又是最不公平的,有的人在秋日里看到衰败,有些人却看到了生机。

先秦佚名的《蒹葭》中这样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有没有一个这样求而不得的人呢?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唐代白居易的《南湖晚秋》中这样写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赏析:白露到来,此时秋风萧瑟,荷花凋残,枫叶染红,芦草枯黄,到处一片萧瑟景象,诗人触景伤情,怀念身居异地的亲人。

唐代诗人李白的《玉阶怨》中这样写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宜思念,请记得给思念中的人,送去问候,露从今夜白,在初秋温情悠长的岁月里,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愿有人与你立黄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