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这句俗语
(2024-09-01 07:53:29)
标签:
杂谈 |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兼并包容的特点,特别是语言文化更是独树一帜,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而说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提到俗语文化。它是广大劳动群众在实践中的出来的智慧结晶,虽说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些俗语被淡忘,但传承下来的俗语却不失光彩,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俗语产生了好奇心并开始学习,在农村,俗语更是被老农们津津乐道。因为有时干巴巴的一句话,有了俗语的点缀后,瞬间让一句话,一段故事富有生机,这是任何语言无法比拟的。
俗语包罗万象,不是三两句就能说完的,而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一句关于形容心态很重要的俗语:“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什么意思?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这句俗语。
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就是衰败,就是调零、就是不幸。其实,此念差矣!同是描写“老”,我们的语言中不乏“老当益壮”、“老树繁花”、“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极为有气魄的词。
究竟什么是“老”?正确的答案是:“老”并非仅指年龄,更是指心境。有个故事这样讲:有一位年轻人陷于婚姻失败不能自拔,他的心长满了皱纹,一天到晚长吁短叹,他的朋友意欲帮他一把,曾特意请他到家做客。可是,无论朋友怎么开导他,仍是无精打采。朋友知他善对联,意欲“出联求对”让他忘记苦恼,就故意指着桌上的两个菜出了一联:“皆为蛋,一盘淡,一盘不淡”,不料他却指一对酒杯对了一句:“同是杯,一只悲,一只不悲”;朋友听了,只好指指自己的鞋又出了一联:“左右鞋,一只斜,一只不斜”,不料他叹口气对道:“你我家,一个佳,一个不佳。”自然,这才叫“老”——后来的事实也果然证明,才半年工夫;他就满头白发,一如蹒跚老者了。如此看来,年迈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老了心态!
老年人拥有好心态,练出健康的体魄,才能使自己有精力、有能力选择个人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做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家庭的事。好的心境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一、心静则乐观以淡定的胸怀对待生活中的“阴晴圆缺”,以淡定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善良的心灵关心人帮助人。你自己也就不感寂寞、失落、孤独了,一定会生活在温馨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心明则克邪勤学习,辨是非,常有一颗明亮的心。时时注重理想、坚信念、信科学、严律己,压邪念,让饱满的精神不被摧毁,就会虽然白发苍芬,仍然能紧跟时代,安然休闲继续为理想奋斗,必然活得充实潇洒。
三、心正则气正培养正气,坚持正义,保持心灵的正直,讲革命气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身正,留下纯洁的清白,坚守自己一方净土,换来暮年的坦然,自然活得轻松愉快。
四、“心纯”则童心在童心永存,心静如水、不怕死,不气恼、善排忧难,自得其乐,让生命之树常青。活得朝气蓬勃。
五、心宽能撑船。有容乃大,天下
写在最后
人老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怕;怕的是心理上觉得自己老了,而产生悲观情绪。年老的人如果有一个年轻的心态,还是大有可为的。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