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人死饭开甑,不请人自来”这句俗语
(2024-08-24 10:22:02)
标签:
杂谈 |
在农村,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的俗语,遍及农民生活的角角落落!有些俗语讲述的人情冷暖,有些讲述农田管理,而有些则讲述了农村的风土人情,在农村,俗语的传承者莫过于年过半百的老农,在生活阅历积淀中,对俗语的认知也更加的透彻,比如,下面我给各位分享一句俗语,就和村民之间互帮互助有关系,这句俗语就是:“人死饭甄开,不叫人自来”。这一句俗语,老农很是在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人死饭开甑,不请人自来”这句俗语。
在有一部分人的印象中,农村是又破又苦,生活的各方面条件都比不上城市那么繁华舒适,尤其是那些从小在城市家庭条件好一些生活长大的孩子,也有很多人就是觉得农村的条件不如城市而瞧不起从农村出来的人。
我觉得有这样想法的人也就是生活的比其他人好,估计在其他方面也没什么优秀突出的,尤其在思想品质这几方面也可以说是极度贫乏了。我倒觉得农村的生活很好,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热闹,但也没有城市的那些熙熙攘攘,农村的生活环境很平静很祥和,每天的空气中都带着大自然的清新,这是城市生活中所没有的。
而且我认为在农村最珍贵的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很淳朴、简单,谁有困难了村民们就都会来帮忙,不会有谁为了什么利益虚情假意。
下面我就给各位分享一句俗语,就和村民之间互帮互助有关系,这句俗语就是:“人死饭开甑,不请人自来”。这句俗语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在人去世之后葬丧仪式上的一些讲究,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大概的解释一下这句俗语的意思以及它的一些缘由。
在农村,婚丧嫁娶都算得上大事了,人们在这些事上的讲究习俗非常多。通常人去世之后,不能直接说死了这样直白的话,人们都会说一些比较委婉、含蓄的中性词,比如“老去了、没了、走了”等。
另外,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患病这些因素将不久于人世,家里的人会很快将这个人带回家,会尽量让他(她)最后的时光是在家中度过;在弥留之际,亲人会给即将去世的人换上寿衣。人死之后,由其亲属将遗体移入厅堂草席上,设置灵堂。如死在外地则不能进屋,在屋外另搭灵棚。灵堂前挂白幔、设灵牌、香炉、酒杯、供果、三牲、斋饭等物。灵柩用两条长凳承放,男停堂东,女停堂西,子媳穿白长衫、披麻布,着白袜、草鞋或缀白布鞋,戴竹箬丧冠,挂一朵白花,父丧冠左,母丧冠右。孙辈均穿白布孝服。亲友们在出殡前要不分日夜一直守在灵堂。
做完这些,家里的人就会告知村中那些负责红白事的人,然后村里的“大执客”就会定好丧期、下葬的时间以及丧事上的一切事宜。
村里的人看到“请厨”的大师傅来就都会纷纷放下家中的事前去帮忙,俗语中的“饭甑”指的就是吃饭的餐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去世之后吃饭的餐具都要用上的时候,不用去请人们就会自动前去。这儿可不是说不请自来还白吃白喝,在这儿说的是一旦出了什么事,在农村邻里邻舍之间就会主动前去帮扶。
家里有人去世之后要举行丧葬仪式,自然是需要很多人手,而在农村不用说大家就会去帮忙,可见在农村人们之间有多友好,在举行仪式之后,那家人就会对那些前去帮忙的人“礼遇”,也
其实在农村不仅是在丧事上,只要谁家有什么大事需要帮忙,人们都会很乐意主动前去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仅从这一方面我们就能看出在农村生活的人有多热心、淳朴。
写在最后
在农村,丧葬的习俗,地区不同,也略有差异!这也是“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含义!在北方的一些地方,有句俗语说“人死饭开甑,不请人自来”,含义是村中有老人过世,主家就会找人“拉菜单”定下丧期,而“饭甑”就是村里“大锅菜”的一些用具!当丧礼进行时,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主家是要招待的!而“不请人自来”含义是,在主家操办丧礼时,需要很多的人手,而农村很多年轻力壮的都出门打工,但是,当知道村中有人过世后,会自动前来,不会去计较少赚的几百块钱!而不问不顾,这在我们当地是不成文的规矩!
总之,农村的俗语包罗万象,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俗语的形成都有其必要性,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改变,造成了一些俗语的“落伍”!对于以上的这句俗语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是一句流传于中国农村的俗语,意思是当有人去世时,邻居和亲友会主动前来帮忙办理丧事,并享用丧家准备的饭菜,无需主人特别邀请。
“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这句俗语反映了农村社区的互助精神。在过去,农村社区的居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助传统。当有人去世时,邻居和亲友会主动前来帮忙,包括参与葬礼的筹备和执行,以及提供食物和劳动力。这种互助不仅减轻了丧家在处理丧事时的负担,也体现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此外,“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这句俗语还体现了农村社区的文化习俗。在农村地区,丧葬仪式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邻居和亲友的参与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支持。这种习俗不仅有助于缓解丧家的经济压力,也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