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节气之十四──处暑

(2024-08-22 08:04:29)
标签:

杂谈

2024年处暑有感1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24822日,农历甲辰年(龙年)七月十九北京时间225448秒迎来处暑节气,标志炎热暑天即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是进入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暑”即炎热,“处暑”就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这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真的来了,因为从这天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天气就真的凉了。于是想到了宋·陆游在《闲适》诗中的两句诗,叫做“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说的就是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但诗人最喜欢的还是初秋时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天暑气慢慢消退,如果不下雨的话,还是很可爱的,温度也不像夏天那么高,也不像冬天那么低,人体也慢慢感到舒适起来,真可谓是“秋高气爽”、“凉爽宜人”。所以说陆游的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对“处暑”的最好描绘。

“处暑”有什么寓意?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三伏天里大家喊着天气那么热,巴不得赶紧泡在水池里。眼看处暑即将迎来了,北方比南方要更早进入秋季,所以天气也稍微凉快些。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后天气会热多久?俗话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进入“处暑”节气以后,昼夜温差明显加大。也就是说处暑节气的时候白天依然很炎热。所以处暑节气以后的天气并不算“友好”。在处暑节气的时候,也刚好结束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不过在晚上和早上比较凉爽,仅仅是在白天热上一阵子,也不会像三伏天期间那么炎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农谚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意思是说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天气依然还是比较炎热的。在民间还普遍有着“白露身不露,赤膊当猪猡”的说法。而南方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还是比较热的。所以有这样流行的谚语,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在处暑节气到来之后,就很容易受到秋老虎的影响,出现持续性的晴朗、高温天气。在广大的南方地区这个期间正受“秋老虎”的煎熬中。不过也不用担心,处暑之后早晚会有明显的凉意,再也没有暑日的炎热感,正午时候可能还是会热,但是下过“雨”之后会有明显的降温。 

“处暑”后天气真的转凉吗?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处暑节气一到,也就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暑气将要结束,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从这一天开始将要逐渐下降,尤其是在早晚的时候秋意渐浓了,温差也很大。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其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从这天开始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民谚还有“处暑寒来”之说,即“处暑”是暑天结束的时节。此后,气温会逐渐下降,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接着便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了。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代表炎热暑期即将过去,处暑过后,特别是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有秋季的气候特点。正如宋代苏泂在《长江二首》诗中写到“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的处暑节气,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也意味着人们终于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不过此时虽然气温有所下降,想要感受秋高气爽的天气,或许还需再等上一段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