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入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这句俗语
(2024-08-06 08:46:13)
标签:
杂谈 |
在民间有一句老话“夏至三庚数头伏”,而2024年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是7月15日,因此这天就是头伏第一天,也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来了,2024年的“烧烤模式”也拉开序幕了。
老话还说了“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古人认为在这个期间宜蛰伏、藏伏。这可能古人认为顺天应时的好选择。正所谓“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因此在三伏天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其中在民间就有俗语“入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意思是说入伏了以后,有三件事就能不做尽量不要做了,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并且一年能少生病。那这到底是哪三件事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入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这句俗语。
一、不贪凉
冬季万物收藏,人体阳气藏于体内;而夏季万物宣发,人体阳气也发散于外。三伏天,身体的皮肤长期处于开泄状态,此时风邪或“寒邪”很容易经皮肤侵犯人体,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在《黄帝内经》中,“风邪”被列为“百病之长”。
在三伏天,整天吹空调,白天吃冰镇西瓜,晚上洗冷水澡等都是贪凉的表现。贪凉虽然让人感觉舒服,但同时也加快体内湿气的聚集,特别是免疫力较差的人,在秋冬两季容易出现伤寒;有的小孩还会越来越消瘦。
专家建议,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睡觉或出门时,衣着不要过于暴露,要穿一件厚薄适中的短袖;入睡时把肚子等容易受凉的部位盖好。
二、不贪食
每餐准时吃饭,七八分饱,保证人体气血的充盈和协调,避免五脏功能失调。在炎热的三伏天里,不贪食膏粱厚味、煎炸烧烤。
专家建议,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菌类等,有助于身体提高免疫力。
三、不生气
在全球变暖下的三伏天,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性情大变,更容易烦躁生气,这种问题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情绪中暑”。
专家介绍,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易伤身,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及心脏部位所承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要戒躁制怒、平和心态,“调息静心”,才能神清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