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问路不施礼,多行二十里”这句俗语

(2024-07-01 10:15:55)
标签:

杂谈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非常讲究礼仪的,人们在交往中十分讲究谈吐文雅、举止有礼,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整套的礼仪习惯。接下来笔者就来给大家分享一句与礼仪有关的俗语:问路不施礼,多行二十里”。什么意思?你知道其中含义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问路不施礼,多行二十里这句俗语。

出门在外,山高路远坑深,行至陌生之地,难免要求人问路。同是鼻子下面一张嘴,有的人谦卑行礼,虚心请教;而有的人却以为理所当然,没上没下,出言无状。在农村遇到在乎礼仪之人,不是问不到路就是多走冤枉路,就像农村老话讲的那样问路不施礼,多行二十里

在农村关于问路施礼也流传一些小故事:据传,有一商人到北山做生意,在一乡村迷了路,正在三岔路口徘徊不定时,看见树林旁边有一个放羊的老人,就着急忙慌的跑过去问路:哎,老头儿!从这里到北山怎么走啊?还有多少路啊?

正在打瞌睡的老人,被这不礼貌的喊叫声吵醒了,心里很反感,说道:就那条路,还有两千丈!

问路人奇怪的问:“老头儿,你们这走路怎么论‘丈’不论‘里’啊”?老人轻蔑地说:我们这儿一向是论里(礼)的,但对不讲礼(里)的人,就不论里(礼)了!

问路人听罢就朝老人说的方向赶路了,谁知行至大约二十里的地方遇到一悬崖,不得不再折回来。在回来的路上,他仔细揣摩老人讲的话,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失了礼,才多行走了这二十里,问路不施礼,多行二十里就此传开了。

出门在外,萍水相逢尚且要以礼相待,何况有求于人。另外,在农村问路除了讲究语气谦卑,尊称别人外,还要尊重当地的风俗行事。

写在最后

当然,像这商人那样不讲礼仪的人必然也是少数,而他们也肯定会因此付出代价,大部分人还是很讲礼仪的,只不过因为社会飞速发展,许多古代文化遗失。家中的老人经常教导我们,“问路不施礼,多行二十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跟别人问路的时候一定要向别人致谢,感谢对方为你指路,让你少走弯路,不然的话,别人有可能会给你指一条错误的路让你多在路上花费很多时间。

与人交往以诚为真,诚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与别人合作一定要讲诚意,别人首先看到你的诚意,才会考虑是否与你洽谈接下来的合作,予人以诚意才能得到他人的善意回报。一个人与别人共事要以礼当先,礼数礼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被别人认为没有家教,没有教养,是不光荣的。

现在有些地方倡导学习古代文化,比如说弟子规、三字经、孝道文化等等,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这些文化依然可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古人文化能传承千年必然有他独特的韵味,值得后人去学习和研究。最后再回顾一下,做人以礼当先,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后的发展也才会越来越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看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