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蛇)不死七分罪”这句俗语

(2024-06-20 08:44:01)
标签:

杂谈

在我们中国的农村有许多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我们的老祖宗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留给后辈子孙的经验,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是,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俗语是否都是正确的?是否有科学依据?我们又是否都理解呢?其中有一句俗语是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蛇)不死七分罪。这个俗语在农村流传很普遍,许多人都很信服这句话。但这句俗语是有科学依据的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蛇)不死七分罪这句俗语。

“见蛇不打三分罪”这句话出自陈荫荣《兴唐传》一〇六回:“常言说:见蛇不打三分罪。你不打死杨林,他反过来还要杀死义军,祸害百姓。”

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蛇)不死七分罪这句农村俗语要说完整,其实比较长,是递进式的,罪责一句比一句要重。全句话是这样说的: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蛇)不死七分罪,死蛇不埋十分罪。这句话在过去的农村,连三岁的小孩都会说,可见其影响之深,是农村人必须遵循的规矩。

传说,有一位男人清早去刈草,被蛇咬了左手拇指,他看清是五步蛇后,迅疾将左手拇指用镰刀切断,跑到溪水边清洗伤口。一月有余后,伤好得差不多了,他怀着好奇心去寻找被砍下的左手拇指。在他被蛇咬的地方还真的找到了。那只手指没有腐烂,乌黑的,肿得像一个面包。他好奇地用柴棍去戳了一下,那只手指立马破了,冒出一股气直冲他而来,他当场晕倒,死在那里,整个人全身肿胀。

一、聊聊“见蛇不打三分罪”

农村人对蛇不仅仅是怀有恐惧心理,蛇对人的生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所以,农村人见蛇必打,也不管是有毒无毒,慌张之中,确实无法辨认,先打死再说。见到蛇不打的话,以后有人被蛇咬了,你就有三分的罪责。

为什么只有三分罪责呢?因为不是看到所有的蛇都能打到,有的蛇溜得快,有的蛇反抗性很强,不小心还要被蛇伤,如眼镜蛇。所以说,打蛇只要有打的心,打不到也没关系,没有罪责。其实大多数人,尤其是女人,见蛇都吓得发抖,直叫唤,有的连叫都叫不出声来,哪里敢打呀,蛇能快速离开就阿弥陀佛了。

每当蛇在比较活跃的时候,农村人出门时大多带一根竹棍子,据说竹子是蛇的舅舅,过去人怕舅舅,蛇最怕的就是竹子,竹子就成了蛇的舅舅。实践证明确实如此,其它的柴棍打蛇,如果不是打到七寸,用力打几下还活跃得很,而用竹棍子打,只要用力打一下,不管打到哪里,蛇立马就翻肚皮了,接着找到七寸打几下就彻底解决了。

其实,见蛇不打三分罪是指当你看到蛇不打的话你有点罪过。见蛇不打三分罪这句话的核心观点是鼓励人们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当我们遇到坏人做坏事却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时,其实也是一种纵容犯罪的行为。毕竟这个社会还是需要鼓励人们去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这样才会利于大家的安居乐业。如果大家都只是顾全自己,放纵身边的坏人坏事,最终也会自食恶果的。

二、聊聊“打若不死七分罪”

过去农村认为,打蛇就一定要打死,如果不打死,蛇就会召集伙伴对人进行报复,直到咬到一个人为止。蛇都是一窝一窝的,一条蛇一旦被人打伤后,报复心极强,它就会告诉它的兄弟姐妹,在一定范围内对人发起攻击。只有把蛇打死,才可以消除这种隐患。其实这是要人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至于蛇到底有没有这种报复心,也许是民间的说法过于夸张。但受伤的蛇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敏感,确实比没有受伤的“蛇”容易对人发起攻击,这是动物的本性。比如说,野猪一般见人就躲避,但如果是被人打伤的野猪,一见到人就会主动向人发起攻击,并且要把人往死里拱。就是人躲上了树,野猪也要用嘴来“拱”树蔸,直到拱不动才作罢。这样的事例在农村就出现过不少。所以说,打蛇不死是留后患,俗以为罪责是比较重的。

打若(蛇)不死七分罪,就是指如果不把蛇打死,那么罪过更大。其实对于像蛇这些动物,如果不是主动挑衅它,或者没有威胁到它的时候,蛇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但是由于蛇的长相略显狰狞,不大符合我们的审美观,我们在看到一些长相丑陋的事物时,第一反应大部分都是恐慌,因此在这种恐慌的心理下才采取了极端措施,遇到蛇就把它打死。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可取,最好的办法就是遇到蛇的时候,我们主动避开,要是实在避不开就把它赶走,或者用竹子把它拐走即可。

说句实话,人类作为高等智慧生物,大部分动物都是害怕人类的,我们只要在田野中行走时发出点声响,蛇就会跑走了。希望我们能和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和谐相处,这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以及愿望。

三、聊聊“死蛇不埋十分罪”

蛇被打死以后,或者见到死蛇时,一定要收埋到土里,免得伤害别人。死蛇腐烂时发出恶臭,毒性全部留在蛇剌上,如果有人被蛇剌伤了,就等于被蛇咬了一样,不死也得脱层皮。过去农村人不像现在的人,看到蛇,打死或捉到了蛇就等于有了一顿美喂。过去农村人忌吃蛇。

农村人有一个吃法,爱吃蛇的人都是懒汉,让人瞧不起的。农村有一句俗话:懒得烧蛇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有人说,蛇是灵异动物,特别是南方地区,很多地方把蛇视为神灵,忌食其肉。打死它们是没办法,因为蛇实实在在咬死过不少人,在一定地域内,几乎每年都听到人被蛇咬的事。因此,打蛇是为了消除人们对自身的威胁,而吃蛇就不应该了,所以说,吃蛇是懒人的专利,懒人既懒,也就穷,也就顾不了什么忌讳,能吃就吃。

因此,打死之蛇必须要埋掉,既是对神灵的尊重,也是不要留后患。要知道,过去的农村的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时,大多数的人都是打赤脚,少数人穿了鞋子,穿的也是草鞋,对于长长的蛇剌来说,“草鞋”是档不住的,也就最容易被蛇剌伤害。

写在最后

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蛇)不死七分罪,死蛇不埋十分罪这句俗语,也许对现在一些环保人士来说比较反感,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是对的。但是,在过去农村,农民面对自然的威胁,必须设法自保。因此,这句俗语是当时农村的一种道德规范,也可以这样说,是当时农民道德的具体表现,从农民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是很有道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