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这句俗语4
(2024-06-17 08:18:30)
标签:
杂谈 |
生活在农村,对于婚丧嫁娶来说,虽说是平常之事,却也体现了传统的民俗在其中!对于婚姻来说,古代又称为“小登科”是预示着一个人转变的关键节点,因此,婚礼的习俗也有很多的考究!而对于“白事”来说,在人们“死者为大”的思想牵引下,在人生最后一次仪式上,为了缅怀逝者,为了孝悌的传承,也是人们很在意的!俗话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这也蕴含了,丧葬习俗的一些程序和礼仪!
可见,农村对于丧葬之事非常看重,也因此产生了很多复杂又繁琐的丧葬礼仪。不仅如此,农村还有许多关于丧葬的习俗和俗语,这些俗语有的通俗顺口,有的富有哲理。
今天依旧要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农村的习俗,以及相关俗语,顺便来和大家聊聊,农村出殡下葬时,遇到下雨好还是不好?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这句俗语。
一、认为出殡下雨好的俗语
有俗语说“雨淋新坟,定出贵人”,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刚埋下去的新坟就遇到下雨,对逝者的家属是比较好的。所谓的贵人,也有大富大贵之意,蕴意不会饿肚子受穷。
还有的说,下葬时遇到下雨,是暗示来年风调雨顺,庄稼有好收成,逝者的亲人生活会越来越好,发展也会顺风顺水。
农民自古以来就真的是靠天吃饭,靠地为生,以种植为主的农民当然祈求风调雨顺,以前粮食不高产,遇到干旱洪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就得饿肚子,所以才会万事万物都想到庄稼生长上。而干旱是农民种地遇到最难处理的问题,所以出殡遇到下雨,人们都会觉得,也许是暗示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好。
还有的则觉得出殡下雨,是暗示逝者子孙心想事成的意思。当然,不管是暗示风调雨顺,还是心想事成,都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可以视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憧憬。
二、认为出殡下雨不好的俗语
有的地方又觉得,出殡遇到下雨非常不好,俗语说“雨打棺,十年酸”,意思就是说,如果出殡时突然遇到下雨,雨水淋到了逝者的棺材,那暗示之后十年要受穷。
所谓“酸”也有“穷酸”、“心酸”的意思,人们会觉得非常不好。当然,刮风下雨是自然规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谓好与不好,都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并没有什么客观存在的科学依据。
觉得好的,会想到雨水“润物细无声”;觉得不好的,则会觉得雨水溅在棺材上,是一种屋子不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心酸,自然联想到生者的生活。
甚至觉得一个人都去世了,他的一生都结束了,送走他时还要被雨淋,自然让人们觉得这人实在可怜,或者说,自己去世了,还要难为亲人们。毕竟下雨了,农村送葬大多需要送到较高较远的山上或树林里,还要抬着笨重的棺材前行,遇到下雨路上打滑,就很容易摔倒。所以出殡时遇到下雨,的确不太好,主要还是不方便抬棺出行。
而且农村办酒席一般都要在外面搭棚子,下雨送葬人员从外面回来,脚上容易粘上泥巴,很容易把主人家弄脏,打扫也很麻烦。所以不管怎么想,出殡遇到下雨都不太方便。
民间还有些关于说出殡遇到下雨的说法,说是出殡遇下雨不吉,俗称“雨淋灵”,“灵”可以理解为灵柩、棺木,就是下雨淋到灵柩上的意思。
农村办丧事比较讲究,棺木在出殡前都是放在灵棚里的,只有到出殡吉时,才会被抬出来准备下葬。
抬棺中大多是不撑伞的,但出殡之日是找风水先生、风水大师、算命先生、占卜师看好的,所以哪怕这天下雨,或者出殡前没下,出殡时就下,那也只能继续抬棺出殡,不能说抬出来又重新抬回去。所以如果真遇到出殡下雨,人们才会觉得是注定了的。
所以习惯性地把自然现象魔化,觉得“雨淋灵辈辈穷”,都是在表明民间认为出殡时下雨不好的观点。
三、“雨洒坟,出贵人”
出殡时遇到下雨不好,但下葬后下雨,却被视为大吉。传统观念是觉得,下葬了下雨,是上天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庇护。
雨水能滋养孕育万物,已经安葬好,盖上了黄土而遇到下雨,人们觉得是蕴意雨洒黄土的意思,逝者就像刚种下去的庄稼一样,在雨水的滋润下,植物会越长越好,逝者的后代也会越来越发展的好,要么逝者后代出贵人,要么有贵人相助。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期望,并没有什么客观依据,所以大伙儿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个人的理解是,出殡时下雨认为不好的原因在于给送葬队伍增加了难度,万一抬棺摔倒对逝者不敬,“抬棺人”要是摔伤对生者也不好,所以出殡还在路上自然希望晴着好办事。而下葬后,逝者已经安葬,已经入土为安,生者可以歇口气,遇到下雨也不用着急。而且刚埋下的土壤遇到雨水能堆积得更扎实,不容易飞尘,更不容易被野狗刨开,后续扫墓整理坟墓也要省心一些。
四、葬礼仪式的由来
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痕迹随处可见,就比如说葬礼,现今中国的葬礼虽然已经变革了许多,但仍旧留存着许多古代的痕迹。古人曾言,事死如事生,在中国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衍生出了许多繁琐的仪式,有一些至今仍遗留在农村,有着满满的清朝遗风。
1、候夜。长辈病情加重的时候,子女为了尽孝,必须时刻守候在病人的身边。在长辈病逝之后,全家立刻就要痛哭,同时要烧以纸钱送别,叫“烧落地纸”。
2、落地。亲人病逝之后,要为其更换新衣,由于清朝剃发易服中“十留十不留”中,死者被允许穿明朝的衣服下葬,故而还要为他穿上明朝的衣服,也就是现在说的丧服。
3、报丧贴。人死之后,死者家属要派人去亲友家报信,就是俗称的“报丧贴”。
4、盖棺死钉。死者让亲人见最后一面,全家人和亲友要围着棺材,边转边看。亲朋好友瞻仰完最后遗容后立即钉棺材盖,俗称“盖棺死钉”。
5、安葬。墓穴是早已经找风水先生选地形,定好方向、“棺位”已挖好的土坑。棺材抬至坑前,时间一到,把棺材放入墓穴内这时,一家人要围着棺材转三圈,每人手上抓一把土,撒在棺材盖上,最后由亲朋好友一起埋上黄土,堆成圆形。
送殡人返回家后,要从门口烧的火堆上跨过,以示除秽驱邪。道士还要到每间房去“赶煞”。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礼仪之邦留存着许多礼仪,对于死丧之事更是无比看重,笔者也只能略微叙述其中一些,有些礼节虽然繁琐了些,还有很多封建糟粕在里面,但倒也展现了对死者的尊重。
结语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很多人都对过去的俗语不再关注,毕竟许多封建社会流传下的俗语,都有着一定的腐朽色彩。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认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都应来自于自己的奋斗,若是一味寄希望于上天,亦会导致我们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无法追寻到真正的幸福。
尽管“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这句俗语并无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但从这句话中,世人却能感受到古人对丧葬文化的重视以及相应的小农思想。现如今,我国社会的发展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亦得到相应改变。
尽管部分农村俗语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在了解农村俗语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亦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变迁之路。基于对俗语的传承,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相信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将有更多优质的中华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带领中国实现更好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