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这句俗语
(2024-05-26 07:02:03)
标签:
杂谈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离不开和人打交道,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也会脱口而出一些歇后语或者老话,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固执己见,非要受到打击后才会醒悟,多半都会说他“不到黄河心不死”,说一个人没有什么能力,却被迫做某件事,也很容易想到“赶鸭子上架”。
这些诙谐幽默又略带调侃的老话,其实就是俗语,也称俗语文化。俗语,来源于民间,出自不知名的老百姓之口,虽然粗糙简陋,没有国学经典那么阳春白雪,但是俗语背后的道理却是暗含智慧和道理的,正所谓“话糙理不糙”。
历代记载俗语最广的书籍,就是著名的《增广贤文》一书了。《增广贤文》是明代时期的儿童启蒙书目,但是后来明清两代人不断的增补,这本书就带有很多为人处世的哲学色彩,很多俗语老话就出自这本书中。
俗语文化深耕于民间,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经颇具规模,蔚为大观。其中俗语的种类包括养生、天文地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细节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是“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这句俗语。
其实,“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这句俗语简单明了,说的是:媳妇好不好,不能光看媳妇长的漂亮不漂亮,要从看她男人身上穿的衣服,干净不干净,整洁不整洁,就能看出来。假如,男人出门全身上下干净利落,衣服不论新旧,但是整洁,说明媳妇贤惠,能干,也就是说媳妇是一个好媳妇。其实大多数男青年找对象的第一标准,是看女方漂不漂亮,从古到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男青年择偶的共性。但是农村老家长的观点总是和小辈们相悖,没有找对象前,总会唠叨,数落,“俊”“长得好”能当饭吃!过去,不流行谈恋爱,往往都是媒妁之言,什么“郎才女貌”啦,基本上谈不上。现在农村七八十岁的农村老夫妻还经常相互调侃,开个“结婚结早了,要不怎么怎么样”的笑话。
老俗语是千百年来,是老农们根据身边的实际生活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农民智慧的结晶,这些老俗语话糙理不糙,道出了许多生活真谛。好媳妇是什么样的呢?
一、好媳妇勤劳,干净
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特别是农村烧火做饭,但是家里依然利落,清爽。老人,丈夫,小孩的衣服整洁,体面。这就说明这家的媳妇勤劳,能干。
为什么这样说?家里媳妇勤不勤劳,看看家里,看看大人小孩穿的衣服就知道了。懒惰,邋遢的媳妇:家里衣服乱扔,锅碗瓢盆,黑不溜秋,柴草满院都是,家畜家禽到处拉屎,垃圾随处都是,老人,小孩,丈夫的衣服,整日不见衣服真色,人未到,一股汗味,馊味,犹如几百年未洗,家里没水似的。
我们村邻居家的媳妇,自身整日涂脂抹粉,描眉画影,把自己打扮的明星似的,刷手机,玩“抖音”,只顾打扮自己,走路斜看自己的影子,四肢不勤,大人小孩不管不问,家里不拾掇,地里的活不干,就是个典型的懒婆娘。
进入二十一世纪,现在农村基本都用液化气做饭,庭院都以硬化,但是农村仍然有少部分妇女,依然很懒惰,个别家里,衣服,鞋袜到处乱扔,很不讲卫生。
二、好媳妇贤惠,善良,孝顺和四邻和睦相处
家里家外一把手,家里整理的有条有理,地里的农活不落下,庄稼种的好,孝敬老人,尊老爱幼。过去的,现在的农村经常平的“好媳妇”、“好婆婆”,就突出表现了她们善良,贤惠的品德。
生性懒惰的媳妇,自身不自爱。她们的共性就是好吃懒做,为人刻薄,对自己的家人不关心。更不会尊敬他人。今天吵东家,明天打细家,嫉妒心,攀比心较强。
三、成功的男人身后,是一个有担当的女人
任何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都是好媳妇在背后,默默的奉献和支持。家里家外处理不好,只能拖了丈夫的后腿。人们常说的:“后院起火”,“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就是说明了家庭问题的严重性。好媳妇是一个成功男人,坚强的后盾。
咱不说|,男人干什么多大的事业,从咱们农村的实际情况去说,男人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出去打工,妻子能在家伺候好老人和小孩,在家种好地,搞点养殖,让丈夫在外安心打工挣钱。这就是一个好媳妇。男主外,女主内,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创建幸福。才能让自家的小日子红红火火,使生活越来越好。反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再好的条件,也会把家过败了。什么是贤内助?这就是!
写在最后
有人说,“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这句老俗语,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情况了;其实不然,“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这句老俗语不仅过去适用,现在也适用。不仅农村适用,城里人也适用;只不过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的改变,观点也在升华,好媳妇评判标准也就更宽罢了。
“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这句老俗语单纯从字义的理解,从丈夫的穿着打扮判断一个人的品德,有些偏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俗语它只是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无完人,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应一分为二辩证的去学习,借鉴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