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这句俗语
(2024-04-23 07:47:34)
标签:
杂谈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财富,其中俗语就是最有魅力的文化传统。俗语是老祖宗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蕴含道理的句子,可以说是比诗词歌赋还要流传甚广,哪怕是其他的任何东西都在历史中消亡,唯独俗语是被人们口口相传保留下来,可以说真的很不容易了。
俗语有很多种,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这句“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俗语。“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这句俗语。
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为政》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段话告诉世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应确立和完成人生每一阶段的任务,达到每一阶段人生的境界,达到每一阶段人生的觉悟。当然,有为就有不可为,为确立应达到的“为”,就应放弃不可为之“为”。
俗语“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这句俗语,其实是上面孔子所言的世俗代的注解与补充。
一、聊聊“男不三”。孔子说了三十而立,这里的“三十而立”有个不成立的世俗标准:一是“成家”,即早已经洞房花烛夜,并而女双全;二是“立业”,即有了一份自己的家业(过去是私有制),并为家业的兴隆正在努力奋斗。由于旧时社会是个男权社会,成家立业是以男人为主体的事,需要男人的不懈奋斗,需要男人保持永远向上的精神,一些给以男人自我满足感的活动和仪式还是少进行为好。“男不三”就是告诉世人,男人在三十岁左右及以前,祝寿过生日这样的活动还是免了好,免得助长了男人自我满足的情绪。
二、聊聊“女不四”。女人如花,那位女子不愿貌美如花呢,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女人如花的日子,会随着逝者如斯水的岁月而逐渐消退。在旧时社会,由于持家辛苦,又没有好的健美手段,女子尚未四十就显现出容颜易老和心态已老的状态。因而,在旧时社会,女子最好在四十以前别过生日,因为过生日会使女子觉得“我”年龄大了,不利于保持年轻心态,心态不年轻了,就不愿美妆自己了,不愿健美自己了,使自己更显得老了。
三、聊聊“五十虚”。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虚的内涵与五十而知天命的内涵相似,说的是人到了五十就要把世间的人和事看淡,应放下的就放下,自己年轻时已奋斗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做事情上无需斤斤计较,无需分秒必争,把利益该让的就让给后来者。
四、聊聊“六十足”。旧时社会,人们寿命普遍短,六十甲子,人活六十就已经很老了,甚至有“六十还甲子”的传说,说的是在元朝时期,人到了六十岁时,后辈就会把老人送进坟墓,由此看来,旧时社会,人活到六十岁就满足了,一切顺其自然了。
结 语
俗语“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其实说出了不同人生阶段的关键点。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奋斗,因为此时正处于身体强壮期,如果错过了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年龄段,想要翻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而50岁和60岁已经步入老年,在这两个年龄段千万不要再有太多奢望。因为身体早已经趋于逐渐变得虚弱,心情好、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俗语“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追求内心的宁静。是的,因为老年人只有抱着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才能够让自己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