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五──清明
(2024-03-31 10:10:05)
标签:
杂谈 |
2024年清明节有感4
对于中国人来讲,清明节祭祖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可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而是一种文化传承,算是一种信仰和敬畏。2024年的清明节不一般,百年不遇!根据民间的说法,在今年清明节上坟要注意了,记住“五人不上坟”,这5人是谁?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个节日源于我国古时著名的气象学著作《历书》“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也有说清明节起源始于古代皇帝和将军的“墓祭”之式。
清明节的来历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东西,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然而介子推早已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只好下令搜山,却没有找到。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后世据此衍生出了寒食节扫墓的习俗。而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日期非常接近,渐渐地,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扫墓祭拜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人们也借此机会踏青赏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一、为什么今年清明不一般,是百年一遇的清明?
罕见的闰年无春年相遇。2024年的清明节注定与往年不同,因为它将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百年一遇”的清明节。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今年阳历的闰年与农历的无春年罕见地相遇了。
所谓无春年,指的是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这个节气。而2024年的立春恰好落在了农历2023年的腊月二十五,而下一个立春则是在农历2025年的正月初三,因此在农历2024年的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期间,将没有立春的出现,从而形成了无春年的现象。
与此同时,2024年还是阳历的闰年。阳历的平年有365天,而闰年则有366天,多出的那一天就是2月29日。判断一个年份是否为闰年的方法是,将该年份除以4,如果能够整除,那么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不能整除,则是平年。而2024年恰好能够被4整除,因此它是一个闰年。当阳历的闰年与农历的无春年相遇时,便形成了今年清明节“百年一遇”的特殊现象。这种情况确实比较罕见,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明节这一天,民间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忌讳。比如有些人认为清明节阴气较重,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坟扫墓。这些传统习俗和忌讳也是清明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
总的来说,今年的清明节注定与往年不同,它将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特殊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缅怀过去、珍视当下,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老人常说“五人不上坟,上坟祸临门”,这五人指的是谁?
2、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去上坟可能需要特别小心。人上了年纪,身体机能会下降,体力、耐力都不如从前,抵抗力也会变弱。而去上坟常常要走很远的路,尤其是在偏僻或山区,路不好走,对老人的身体是个很大的考验。而且,扫墓时的情绪可能会对老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所以,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要多考虑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别让他们太累或者情绪波动太大。要是老人坚持要去扫墓,那我们可以选个交通方便、路好走的地方,或者提前安排好车辆接送,保证老人的安全和舒适。
3、女婿不要上坟。在民间,有一句俗语流传很广:“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这句话源自古老的家族观念和传统习俗,它体现了对家族血脉和亲戚关系的严格界定。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禁忌还适用吗?在现代社会中又该如何理解和实践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句俗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古代,家族观念非常重要,血缘是维系家族团结的纽带。女婿虽然和岳父岳母有婚姻关系,但在血缘上并不属于这个家族。所以,根据传统习俗,岳父岳母去世后,女婿是不能去上坟祭拜的,因为这被认为是对家族尊严和血脉纯正的维护。但是,现代社会发展了,家族观念没那么强了,血缘也不再是唯一的亲戚关系标准。婚姻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女婿和岳父岳母的联系也更紧密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不要坚持“女婿莫上坟”的传统禁忌呢?
写在最后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传统俗语的背后,其实是对特定人群的深切关怀和保护。不管是“孕妇莫上坟”还是“女婿莫上坟”,在现代社会,有些观念可能看起来有点过时或者迷信,但是其中包含的对健康和家族关系的尊重和考虑,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想想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实践这些习俗,让它们在现代社会有新的活力。所以大家可以有选择性的继承!毕竟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习俗,或许是一种概率性的问题,信则有,不信则无,但都是为了图个吉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