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这句俗语

(2023-08-09 06:55:03)
标签:

杂谈

生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日也越来越重视。小孩子从出生起,家里的大人们就会为他们每年的生日庆祝费尽心思,而成年人工作之后,每逢生日也会与亲近的人一起欢聚同庆。

当一个人步入老年之后,这时候的生日就被称之为过寿,中国人关于过寿也有各种各样的讲究,现在的老年人也有许多并不喜欢为自己过寿。中国有句古话讲究老人过寿时,要注意三不过,只有这样才会让福泽绵延后代子孙。那么究竟是哪三不过呢?这个讲究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下面咱们来和您聊聊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这句俗语。

一、父母在,不过寿

第一个不过指的就是如果父母健在,就不能过寿,这也是我国古时候非常讲究的一点。因为一个人过寿,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年龄已经不小了,那么作为他们的父母,肯定都已经垂垂老矣,年龄只会更大。当年迈的父母们,看到自己的子女也已经开始过寿,心里的滋味就有些难以言喻。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一个人无论年纪多大,如果他的父母依然有人在世,那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大肆庆祝自己的寿辰,这样做会对自己的父母不利,也是一种非常不孝的表现。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也讲究,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在这一天我们更应该感恩父母,不能只注重庆贺自己的生日。

尤其是对于我们的母亲而言,子女生日的这一天,肯定是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也是他们饱受痛苦的一天,所以在中国人的孝道传承中,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

二、子女没有成家,也不能过寿

如果说上面的第一点不过,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传承;那么这一点不过就让许多人都感觉不太理解了。其实,在古时候的讲究中,如果一家人父母已经年迈,但自己的儿女还没有成家,这时候身为父母,如果只顾着为自己大摆宴席来庆祝寿辰,就会让别人觉得这样的父母太过冷血自私,只顾自己享乐,完全不顾及子女的生活。

另外就是以前的许多人家,经济条件可能并不太富裕,而举办一次寿宴的花费也是不低的,如果子女们都没有成家,作为父母大多都会想要将自己的财产积攒下来,为子女们成家做好准备。而且在农村地区还有一种相对比较迷信的说法,就是说如果家中的长辈大肆庆祝寿辰,对于子孙后代是很不利的,甚至会让他们折寿。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我们都能感受到父母之于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为了让子女们过得更好,他们宁愿倾尽自己的一切。

三、七十三岁,八十四岁,不能过寿

我国古代一直有一句俗语广为流传,许多人应该也听家中的老人念叨过,那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也是民间的一种忌讳。在古人的观念中,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个不吉利的,对于古人来说,这两道坎简直就是一种心理阴影,而造成这种阴影的就是古代的两大圣人有关,一位是孔子,一位是孟子。孔子孟子两位大家,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孔子和孟子,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学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国学。孔子创立了儒学,主张仁政,被称为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孟子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大约在孔子去世100年后,孟子教授并扩展了儒家学说。孟子被称为亚圣,他们两个人辞世的年纪分别为七十三和八十四。而古时的人向来比较迷信,在他们心中这两位大圣人,都逃不过天命。古人认为自己活得和两位圣人差不多也心满意足了,久而久之,就流传了这样一句老话。

还有一种说法与数字有关,中国人对数字“9”很是执着,“9”在古人心中代表了至阳,用来形容寿命的极点是最为合适的。古人的生活总是和“9”离不开关系,比如说九重天、九九八十一等等。在一些阴阳八卦学说之中,“9”又代表着凶兆,和寿命坎也就有了联系。按照我国古代的吉凶之说也可以解释,七十三比七十二更危险是因为人在七十三岁到八十岁之间主大凶,容易犯太岁。

其实在古代,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也是为了凸显孔子和孟子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认为他们是无法超越的。而且在古代的人,寿命普遍都不长,在民间有着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意思是说活到70岁就已经是很稀有的了,更不要说73岁和84岁了。其实老年人到了七八十岁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已经出现了衰老的趋势了,慢慢变得很脆弱,稍微一点小毛病都有可能让老年人的身体出现大问题。古代的两位圣人都是没超过这两个年龄段,那我们这些普通的凡人,就更加不要痴心妄想了。

因此,在农村一些老人活到了七十三,八十四,别说过寿了,别人问及自己的年龄很自然的就会说七十四,八十五了,直接跳过七十三、八十四这两道坎。所以,七十三、八十四不过寿也是为了消除老人的心理障碍,能够快快乐乐地享受美好的人生。

结语

看完上面的解释,大家觉得农村老人家说的这句俗语有道理吗?其实笔者个人觉得,孝顺不只是要,还要,也就是顺从老人家的意思。在农村地区很多的老人勤俭节约习惯了,他们年纪大了就是不愿意过寿。所以,老人家不愿意的话,就顺从他们的意思,在家里平静地度过就好,这样老人家开心了,后代福气也就多了。

当然了,若是老人家愿意,家里又不差钱,想要大办生日,那也是没问题的,毕竟人家过生日,别人有啥权利干涉呢?你说是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