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2023年三伏天“不一般,有3大特点”
(2023-07-11 07:38:27)
标签:
杂谈 |
导语:2023年三伏天不一般,有3大不一般之处,总结起来就是:2个好消息、1个坏消息。
时间过得真快,2023年7月7日就进入小暑节,小暑节后就是进入伏天,就像农村老人的说法就是三庚入伏,按照天干地支来计算,就是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就进入伏天,今天7月11日就迎来了我国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三伏天”。到了三伏天大地将呈现出一片“上蒸下煮”的现象,35以上的高温将成为“常态”,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在我国民间有入伏当天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人们认为伏天吃了羊肉可以热制热。有人说,今年三伏天有3个“不一般”的特点,啥意思?
一、今年三伏天有40天
2023年不一般,他是双春年闰二月,就是就旧历多了一个闰二月,这是今年最大的特点,老话说“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便是入中伏的时间,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便是入末伏的时间。
由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所对应的时间几乎都不一样,因此每年入伏的日期也不尽相同。头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中伏有的年份有10天,有的年份有2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就有20天,因此三伏天有30天或者40天之分。
今年夏至在阳历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庚戌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1日;由于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因此7月1日是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庚申日),7月11日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庚午日),因此7月11日就是入伏的时间,今年头伏的时间为7月11日~7月20日。
今年8月8日立秋(戊戌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10日(庚子日),因此今年8月10日入末伏,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0日~8月19日。
头伏(初伏)有10天,末伏有10天,头伏(初伏)和末伏之间就是中伏,今年夏至和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中伏的时间为7月21日~8月9日。
显然,2023年三伏天头时间表:7月11日~7月20日为头伏(初伏),7月21日~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三伏天总共持续40天。人们说是一个加长版三伏天,夏天会很炎热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准备。那么为什么也还会有人说今年是“超长暑”?所谓“超长暑”是指夏天炎热的持续时间长,今年三伏天持续40天,8月20日出伏(七月初五),当太阳进入南方朱雀七宿中的井宿时天气开始变热(今年四月初九太阳进入井宿),当太阳走出南方七宿中的轸宿时天气开始转凉(今年八月初六太阳走完南方朱雀星宿),意味着今年出伏后还有将近一个月的炎热天气,因此今年是超长暑。
根据专家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回归的影响,今年夏天或将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夏天可能会热到发紫。在炎热的三伏天我们宜按时饮水,忌身体受热后快速冷却,忌讳进行激烈的运动。
二、母伏
我们老祖宗的三伏天分为“公伏”和“母伏”,在我国传统《阴阳学》中,把数字分为阴和阳,其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而阳对应公,阴对应母。因此,如果入伏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的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伏”。2023年7月11日入伏,入伏当天是农历癸卯年五月二十四,很明显今年三伏天是“母伏”。
那么“公伏”好还是“母伏”好?老话说“公伏凶,母伏爽”,说的三伏天是公伏,那么预示着三伏天可能会异常炎热,如果三伏天是母伏,那么三伏天可能相对凉爽;三伏天过于炎热可能引发“伏旱”,而三伏天相对凉爽说明雨水充足。哈哈!按照民间的说法,今年属于“母伏”,相对来说,伏天应该不会太热。当然了,自然界变化无常,很多事情已打破常规,几乎没了太多的规律性,这也仅供大家参考而已。三伏天毕竟是一年里最热的阶段,该热还是要热的,“常言道“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希望大家该防暑还是要防的!
老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连阴吃饱饭”,三伏天正处于农历六月,此时农作物生长速度快,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因此三伏天多下雨是好事。今年是母伏,预示着三伏天雨水多,这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
三、今年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后面
三伏天出伏的时间正值小暑交节前后,因此出伏的时间要么在小暑交节之前,要么在小暑交节之后,今年8月20日“出伏”,而今年小暑交节的时间在8月23日,显然处暑的时间在出伏之后。农谚说“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遍地是黄金”,今年处暑出伏后,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粮食容易大丰收。“处暑出伏前”,意味着冷天会来得早,冷天来得早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积温不够,粮食容易减产;“处暑出伏后”意味着冷天来得迟,农作物有更长的生长时间,粮食容易丰产,这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正如老话说“处暑有雨农人愁”,处暑时节秋收作物即将成熟,天气热可以让籽粒更加饱满,而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那么气温就会比较低,这不利于粮食成熟。
温馨提示:《皇帝内径》云“春夏养阳”,三伏天阴气受阳所迫藏伏于地下,我们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忌讳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以防高温出汗过多而损伤阳气。其次,三伏天要防止“伏天泻”,我们要少吃隔夜食物,少吃过于生冷或者油腻的食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总结,今年三伏天有40天,我们要做好防暑准备,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