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与人相处的三大智慧是容言,容事,容人

(2023-07-09 07:02:53)

有人说与人相处交往要懂得三大智慧:一、不苛求别人的看法与你一致;二、不以自己的认知去判断别人;三、不期望别人能够完全懂得你。这个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和人之间有差异,需要彼此包容,相处才能更舒服!深以为然。

宋代林逋《省心录》有言:“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便是圣贤。宽容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心与心之间的疏远。人活一世,会遇见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宽容他人也是善待自己。一个人能容言、容人、容事,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

一、容言

容言,就是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有道是,“能容言,才能行得稳。”曾经看过一则佛教小故事:寒山与拾得是佛教史上两位著名的诗僧。一天,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该如何处置乎?拾得答曰:只须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深以为然。

在人生路上,会有各种声音伴随着我们。有些话虽然不好听,却对我们的人生十分有益。汉·桓宽《盐铁论·刺议》:“故多见者博,多闻者知,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故谋不及下者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心胸宽广的人,必是良善之人,不会因为口舌之争,而锱铢必较。能容言的人,更有智慧。

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十分喜欢喝酒,有时连喝七天七夜都觉得不尽兴。身为君主,若长期如此,定会耽误正事。于是,大臣弘章上谏劝说:君王应该以国事为重,日日饮酒作乐,这是昏君之为,希望您能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一死。齐景公有点生气又很纠结,弘章说的确实是事实,可他又觉得自己戒不了酒。于是,他向晏子诉苦,说:我害怕失去喝酒的乐趣,可又不想让弘章自寻短见,您说我该怎么办呢?晏子听了便说:弘章能遇到你这样的君主,简直是三生有幸呀!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纠结的齐景公立即坚定地说:我立刻戒酒。齐景公善于容言,尽管是批评,也乐于接受。所以在他的管理下,齐国也变得繁荣昌盛。

容言,不是只多听好话,而是好坏都听。就像《资治通鉴》中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当局者迷,无法察觉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别人指出问题,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帮助。人活一世,不能闭门造车。能容言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

是啊!这个人世间,最难得的朋友,不是夸奖你,和你称兄道弟的酒友;而是提点你,和你共同进退的诤友!诤友,看到你行差踏错,拼着惹你生气的风险,对你直言不讳。这样的朋友,是真的希望你好,做到容言,听得进去,我们才能有所成长和提高!

二、容人

容人,乃是宽容待人。有道是,“能容人,才能得人心。”深以为然。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瑄曾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能容人者,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虎落平阳,身边总不乏支持他的人。要知道,人海茫茫,有谦谦君子,亦不乏奸佞小人。容人者,总能看见他人的难处,体谅世事的艰辛。对于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还能一笑而过,这是极高的修养。

晚清政治家左宗棠,桀骜不驯,目中无人,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他特别喜欢骂人,就连提携他的曾国藩,也未能幸免。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理应尊重才是。可左宗棠为人傲慢,未曾将曾国藩放在眼里。他在家中多次骂曾国藩挟私,家庭教师范赓,从初次听时的尴尬,到最后变得厌烦。但是,面对左宗棠的辱骂,曾国藩都是付之一笑。他曾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高度评价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国幸有左宗棠也。唐朝著名文学家孟郊在《投赠张端公》诗曰:“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晚清重臣曾国藩能容人的气度,终得天下人敬佩。

在当时,同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左二人,朝廷多将曾国藩排在左宗棠前面,为此,左宗棠非常不满。他问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侍从直言:曾公心里常有左公,而左公并无曾公。

能容人者,因其可纳百川,民心皆为之叹服。而睚眦必报者,会因私德有亏,众人自与之远离。有道是,大千世界,各有芳华。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身居高位,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看得见别人,容得下别人,向能人请教,为弱者铺路,方能使脚下的路越走越宽。真正强者,都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们不会躺在过去的成就里指摘他人,更不会为了一己私欲而诋毁贬斥。正如中国有句谚语所说: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相互容忍、宽容。越是能容人的人,越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的人,也会有更好的人缘。

当然,人生最难做的是容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总有人会做出一些让你愤慨的事,你的话他不当回事,你生气他暗自得意。遇到这样的人,不要去在意,你多在意便多痛苦;不要当回事,越当回事便越烦恼。离他远点,时间会让坏人得惩处;岁月会让小人露面目!

三、容事

容事,就是用好心态去面对所遇之事。有道是,“能容事,才能干成事。”深以为然。

中国有句谚语说:“量大方成事,树大能遮阴。”确实如此。成大事者,必是善于接受和包容,能在挫折中拼搏,在苦难中成长。

人生海海,山高水长。只有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才能拥有坚硬的铠甲,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那些遇事一蹶不振的人,只会越陷越深,最终迷失在无尽的哀怨和忿懑中。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其父司马谈逝世后,继任太史令之职,并遵从父亲遗愿,立志编撰出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书。然而,世事难料。将领李陵出征匈奴,遭遇埋伏后,寡不敌众,战败投降。消息传回朝廷后,满朝文武都在弹劾李陵的所作所为。唯独司马迁站出来,向汉武帝进言,称李陵品德忠良,骁勇善战,属精忠报国之将,此次投降定是权宜之计,他日定会择机回到中原。不久,李陵投降匈奴之事被将领公孙敖坐实,汉武帝盛怒之下,灭了李陵三族,司马迁也被牵连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此大辱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他深知责任重大,更加奋发图强,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书的创作当中。最终历时十四年,呕心沥血完成史学著作《史记》。

《史记》,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因其史料丰富而翔实,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道是,曾经沧海,桑田依旧,除却巫山,云淡风轻。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布满了坎坷,倘若任其泥潭深陷而无法自拔,纠结于过往的恩怨情仇、荣辱得失,只会看不清前路的方向,最终蹉跎了自己。

那些令人羡艳的成功者,只不过比他人多了一份豁达,少了一份执念,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慌乱。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容不下事的人,遇到难题,便觉得世界崩塌;容得下事的人,遇到难题,会觉得那是机会。

不管所遇之事是好是坏,我们都要面对。以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会比用一个消极的心态,更有效也更坦然地做好那些事情。

人这一生,让人不顺的事时有发生,与人相处,不要事事都计较,事事都在乎。该让一步让一步感情更温暖;该面对的去面对,多成长历练。人生的路,总是荆棘繁复,往往我们需要用一生争渡,吃一堑,长一智,多豁达,多幸福!

 

写在最后

西汉·刘向·《说苑》中有言: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人的心胸宽广,如大地一般,则开明;行动正直,像绳墨一样规矩,则通明。心胸越大的人,越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能容言的人,更有智慧;能容事的人,更有好运;能容人的人,更有福气。做人,心胸大点,容得下万物,才能活得更自在。

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余秋雨说:老子教导后人,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言不极端,大格局、懂包容,是一个人高级的修养。能容言,听取建议,化解矛盾;能容人,受人尊重,道路宽广;能容事,志向远大,前程似锦。若能将作为处事准则,内心将愈加坚强,人生之路也将更加平稳通畅。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曾在总督府衙写下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言以蔽之,林则徐说的就是二个字——胸襟。

古今中外,从来不缺乏优秀的人,可无论是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很多人缺乏的就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

人生智慧,在于豁达。所谓豁达,豁,就是给心一个出口,不纠缠于往事;达,就是给人生一个出路,无论外界如何,都有心安之处。

世事通明,都有其因果。遇得到,躲不过,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是保持豁达。所谓豁达的人生智慧,不过是宠辱不惊,顺其自然,能将心时刻妥帖安放。不强求,不盲从,不失意,对失去的不悲叹,只珍惜现在拥有。

有趣的生活就在于:我们没有办法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生活有苦,也有甜。一个豁达的人不会焦虑迷茫,踌躇不前,而是会微笑着,坦然面对当下。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与其将就一生,不如豁达地享受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经得起风雨;让自己成为一个不计较的人,受得住流言。人生活得就是个过程,你有多宽容,便多从容;你有多乐观,便多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