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节气之十一──小暑

(2023-07-07 05:36:59)
标签:

杂谈

2023年“小暑”有感

20230707日,农历癸卯年(兔年)五月二十日1631分;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拉开了夏天酷暑严热的序幕。每到这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猛烈的日光照射,天蒸地煮,如火炙烤。连蟋蟀都开始离开田野,到庭院阴凉处避热。人更是如临大敌,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关在空调房里,躲避热气。嘴里还整天抱怨夏天的酷暑难耐,热气逼人。但是,自然自有其规律,夏自有夏的好处。

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中说,春天的恩德在于风,夏天的恩德在于热,秋天的恩德在于雨,冬天的恩德在于寒。今天我就先说说夏天的恩德在于热。众所周知,万物的蓬勃生长,身体得以舒爽畅快,夜里就着星河入梦,这些都离不开夏天的热。很显然,夏天的“热”,其实一种恩德,是一种赐予。

一、热,万物才生长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夏天的热无可抵挡地袭来,为大地带来充足的热量和光照,赋予了万物极其惊人的生长能力和生长质量。《吕氏春秋》里说: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因为热,泥土有能量,可以更好地哺育庄稼、花草、树木,它们吸收养料,才日益生长。

夏天的别名众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夏季、夏日、夏令等,它还有许多很有意思的名字呢。比如,“长赢”。这也是夏天的一个古老称谓。《尔雅·释天》称:“春为发生,夏为长赢。”北齐的刘画《刘子·履言》解释:“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赢,通盈,这里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显然,《刘子·履言》里也有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的道理。因为热,有充足的光照,草木才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越热而山草越向上生长,于风中飘荡如绿发森林一般。田里染绿了一地的水稻,稻子拔高,长出穗花,秋天才可以走向丰收之路。鲜花也逐枝怒放,盛开出浓烈的五颜六色。就像泰戈尔诗里的景象:生如夏花之绚烂。

宋诗人汪洙的《神童诗》:“庭下陈瓜果,云端望采车。”夏天也是瓜果丰盛的季节,因为热量、光照充足,品类丰富,一个个也生得丰实饱满,水分和甜度更加充足。古人讲究应时应季而食,待瓜熟蒂落时,人们才得以接收大自然的馈赠,享受口腹之欲。

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段话,眼看着明媚的阳光,树木忽然间长满了叶子,就像电影里的东西长得那么快,我又产生了那个熟悉的信念,生命随着夏天的来临,又重新开始了。是啊!只有夏天,万物才如此热烈而旺盛,它们浩浩荡荡地生长,势如破竹地生长,用尽一切能力,吸收这个季节的阳光和热量,越高大越茂盛,越绽放越绚烂。如果没有夏天的热,万物无法好好成长;如果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冬藏。显然,夏天的热,是大地的喜事,是大地的恩赐,越热,夏天才越生长。

二、热,身体才舒服

大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就发现了百病由寒起,哪怕是热病也起于寒,人无伤寒则百病不生。可夏天炎热,人们总贪爱凉,爱吹凉风、爱吃凉食,无凉不欢。岂非此乎?所有关于夏日的记忆,总是绕不开各种:外出回到家打开空调吹吹冷风;运动得满身大汗用冷水冲凉;晚上睡觉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铺。事实上,在中医养生专家眼中,这些贪凉行为不仅无法消暑,反而还会落下病根。想起小时候夏天,还没有空调,吹着风扇觉得不够爽快,一天内吃了好几根冰棍儿,当晚吃饭便一点食欲也没有,整个人都恹恹的。后来慢慢有了空调,吹多了竟也觉得有点头晕,不由得想念小时候在乡野间清新的自然风。

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对抗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其实人的身体在夏季是伏阴在内“,应该吃些温热的食物、微微排些汗,才是身体所需。《黄帝内经》里曾说: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人本身要顺应自然。夏天时,早起外出,不要害怕太阳,体验一下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出出汗,让体内的气得以疏泄。好似让身体里的血液循环起来,器官活动起来,自然而然把体内的杂物排出去,人才变得更加轻盈舒爽。

古人的智慧早有体现,只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忽略了。夏季的热,也是身体所需,不用一味地躲避,从行动到进食,热一点未尝不好。

想起我年轻时喜欢跑步,部分原因也是喜欢那种肆意流汗的感觉,我自己觉得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出来,有一种爽快感油然而生。

唐代诗人卢仝的咏茶名篇《七碗茶歌》中也说:五碗肌骨清,七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夏天喝点热茶,轻轻发汗,整个人会更清爽。

显然,夏天的热,对人的身体是一种恩德,微微出汗、把身体里的郁滞散发出去,进食温养、护住身体的阳气,人便更加舒爽畅快。

三、热,感知力才强

感知能力是作为生物特别是人所独有的特性,感知力敏锐的人,对于外界所给予的刺激反应比常人激烈。如今的人们,大多数并没有美学家蒋勋这样的季节感知力。夏季一来,人们便抱怨蝉鸣扰人,阳光曝晒,只想长久地躲在空调房里。如此,躲避了夏天的热,也弱化了对四季的感知;这未免有些遗憾。因为,夏季有属于自己的限定美好,是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旦夏季过去了,这份美好可就无从感知了。

只有我们走出去,顺应夏天鲜明的热,拥有鲜明的季节感知力,才可以切身地感知当下的美好。我们才会知道,这种季节的美,稍纵即逝,不可辜负。我们才会感受到,季节之美,足以带来心灵上、思想上的愉悦享受。

夏天的热,造就了大朵的云、璀璨的晚霞、造虹的雨,甚至夜里明朗的星空,点点流萤。到了夏天,我们便把自己交给自然,感知季节变迁、夏季之美,享受心灵上的快感。

夏天的热,是四季轮换的必然,是夏季的标志。如果没有冷热的变化感知,也无法拥有四季的感知力。我们遵循四时之变,不去躲避每一个到来的季节、躲避每一次对冷热的感知,我们明白到,夏有夏的好,热有热的好。

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的代表作《遮蔽的天空》中说:然而每件事情,都只会发生一个特定的次数。一个很少的次数,真的。有些事情、有些光景,注定只发生在夏天,而且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夏天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总会带着当下特定的记忆光景,成为唯一的夏天。

我们遵循四时之变,不要躲避每一个到来的季节,不要躲避每一次对冷热的感知。热是夏天的标志,而有些事情、有些光景,注定只发生在夏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