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的五月十五大端午

(2023-07-02 07:08:32)
标签:

杂谈

今天是202372日,农历癸卯年五月十五,又是一年大端午节。很多人对这个日子可能会比较陌生,不过对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浙江等部分地区的人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它是一年一度的大端午。五月初五过的是小端午,到了农历的五月十五,则是要过大端午。而且其习俗也比较多,大部分和小端午类似,比如大端午同样有躲午的说法。

一、大端午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节为什么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在中国的不少地方,比如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浙江等部分地区,端午节是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的。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日是大端午。这是为什么呢?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端午节为什么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吧。

据说屈原故乡湖北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头端阳农历五月初五,大端阳五月十五,末端阳五月二十五。大湘西的辰溪、麻阳、泸溪、沅陵、溆浦一带,过去很少过五月初五,一般过五月半,辰溪人称为五月十五(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八月半)。

为什么那一带的湘西人过五月十五大端午?据说原因有二:其一:纪念屈原。当年,屈原过鄂渚、入洞庭、溯沅水、经枉陼、至辰阳、入溆浦,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噩耗传到湘西,已过十来天,所以湘西一带的端午节比别的地方迟10天。其二:战争使然。据传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武威将军刘尚带兵征湘西,全军覆没。在朝廷无将可使之际,年逾六旬的伏波将军马援主动向汉光武帝刘秀请战(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都是马援的名言)。马援举兵之时,正值农历五月初五,士兵面带难色,马援厉声说:端午佳节,蛮酋必醉,进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阳也,后将与诸将过大端阳。当即进兵,果然守兵过端午喝得酩酊大醉,毫无防范,马援因此势如破竹,不几日便降服了湘西一带。五月十五日这天,马援杀猪宰羊,犒劳将士。自此,湘西一带就过五月十五大端午了。

农历五月十五那一天,湘西一带的出嫁之女都要携夫回娘家拜五月半,喝节日酒、吃粽子,还有龙船比赛可以观看。

辰溪、麻阳的辰河一带,龙舟文化独具特色,每逢农历五月十五日左右,江中龙舟飞梭,锣鼓震天,挠手汉子们赤着上身,只穿短裤,或仰卧船头,或侧坐船边,两船并拢,相互配对,在众人呐喊助威声中相互拼搏——掐脖子、抓胸脯、脚蹬、脚挑、挽手臂等。若将对方掐落水中,或对方自知不力而招手为止方为胜。当地人称之为掐龙船

端午节,也称之为重午节,五月十五,正好就是午月午日,为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端午节,为了更好的称呼,可以把它分为小端午和大端午。

历史上有关大端午的记载也比较多,比如在《岁时杂记》中就有记载: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这个说法和我们刚才说的午月午日类似,午月指的是农历的五月,而在午月当中,一般会出现23个午日。宋代的《鸡肋集》中也明确记载: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五月十五为大端午节。所以大端午节的说法自古有之,只是很多地方,把它淡忘了,认为它不存在而已。

二、今日“大端午”,到底在躲什么?

农历五月,也被称之为毒月,同时还有九毒日的说法,这个九毒日,指的就是五月初五到五月初七,五月十五到五月十七,五月二十五到五月二十七,在九毒日当中,很多的种说法,其中也提到了躲午一说,比如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这个掩身就是躲午。

那到底在躲什么呢?从这个时候的节点特点来看,属于阴阳交替的时候,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为此躲的第一种,就是躲病气,又因为此时正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毒滋生,霉气会比较重,所以要躲暑气还有晦气。

哪三人要躲午?怎么躲?第一种,老年人;第二种,孕产妇;第三种,婴幼儿。这三类人,相对来讲,更容易受到气候的一个干扰,同时也容易被暑热侵袭,在加上本身身体虚弱,抵抗力又比较差,所以在过大端午的时候,要记得躲午。躲午,其实就是不出门,这样就不会被暑气所伤,而且人也会更加的安康,这样一来喜气、福气以及财气也都会接踵而至。另外在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也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令人不病瘟。这也是躲病气的一种方法。

今日就是“大端午节”了,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其中有一些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比如把这个时候称之为九毒日,或者是毒月,就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气候的一个改变,做出合理的应对,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抵抗力差的人,一定要做好防护的一个工作。

随着暑气越来越重,湿热也会更重,我们平时要减少被太阳的直晒,做好降温消暑的工作,这样身体才会越来越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