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人生必经的五大别离
(2023-05-27 06:33:20)
标签:
杂谈 |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感叹“人生苦短”,生活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不断在成长,时间不断在流逝,不经意间,几十年的时光就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人的寿命不过三万来天,过一天就少一天,就好像鱼养在水里,水一天天减少,死只是迟早的事。不管一个人寿命有多么的长,都得向永恒的死进发;不管一个人是否愿意,人的一生都得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大别离:父母的逝世
虽说父母离我们远去是肯定的,这是自然规律;但是,有句话叫:人世间最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更是我们的根。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这句话的大意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无论我们在外面过得怎样,始终有一个家在等着我们回去。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即便是到了七八十岁,只要家中还有母亲在,那他多少还是有点孩子气的”。的确,只要有父母在,我们就可以肆意的表达自己,可以耍小孩子脾气,可以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无论我们多大,只要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给儿女的爱就像一颗大树,时时刻刻在为儿女们遮风挡雨。给儿女们温暖,给儿女们力量。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但父母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此时的我们成为了孤儿,最终只能通往人生最后的归宿。好像一颗大树倒了一样,从此再也无法给我们遮雨挡风。遭遇任何的困难都得靠自己去克服了。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也渐渐老去。在这几十个春夏秋冬里,我们一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忙着读书,忙着工作,忙着养家糊口,可能一年都回不了几次家,却忘了父母已经在悄悄的变老,可能我们用尽了所有可以回报父母的方式,却独独少了陪伴。
世上最伤感的事,莫过于父母倾尽一切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而我们却只能望着他们老去的背影,渐渐远去。所以,希望我们不论身处何地,也不论此刻的你有多忙,停下来,给父母回一个电话,问问他们的近况,关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当然,如果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回家看看他们,那是最好不过的了。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别让父母在生命最后的时光苦苦等待,趁他们还在,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也许有好多的儿女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做父母的老了,不是怕死,恰恰心里放不下的是儿女们的成长。
父母和我们的这一次别离,其实,就是人生的一次永别,从此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父母的音容笑貌了,这是多么让人伤感的别离啊!
第二大别离:父母眼看子女结婚成家分离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这种分离也是人生中的第二大别离。因为有许多父母都认为儿女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当子女结婚成家离开父母时,许多父母都是依依不舍的,不过这也意味着孩子们又得到了新的成长,终于可以去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孩子娶了媳妇,女儿长大出嫁,这个时候做父母的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往往有一种被儿女拋弃的感觉。因为儿女们有了自己的小孩后,会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生的孩子身上。
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女儿更是父母的小棉袄;当女儿突然出嫁离开时,这种心灵空虚的感觉,就像是人生的归途。
但是作为做父母的,这时候更是成全儿女们,为儿女们的成长高兴,为儿女们的成家立业而欣慰。要把这种分离作为一种常态对待,才能让长辈们的心态平静。
第三大别离:退休离开职场
唐代李白在《送友人》诗中云:“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意是: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是啊!退休之后,要强迫自己做到断舍离。退休离开职场也都会变成对职场的永久告别,告别自己的不甘心和放不下,从此回到平凡的生活状态之下。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相聚自然也就有别离。”这就是人生八苦中的“别离”之苦的滋味啊!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无非就是短短的三万天,既要活出生活的长度,也要活出生命的厚度。从退休到平均寿命至少还有三十年,跟职业生涯一样长,为什么不能活出精彩的第二春呢?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应该改成夕阳无限好,莫怕近黄昏。人生最美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既然退休了,就要放平心态,从容面对,快速进入最美的幸福时光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盛大的别离,告别愿单位,告别你曾经一起工作的所有人;在回头的那一刹那,就是离开职场的最后一眼。因为有了离开才会有更好的选择,与其在愿岗位上,耽误大家的工作,还不如趁此退休,正好年纪到刚合适。这样选择的人,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做,才符合自己的生活。
总而言之,退休后回归家庭,回归自然,退出名利场合,就是最好的人生归途。
第四大别离:伴侣的离去
在这个世上,有这么一种人,跟我们的关系相当特殊——伴侣。“伴侣”,跟我们没有任何的血脉关系,只有“夫妻”一说。就像是两个陌生人对上眼了,凑合在一起,然后磨合着过点小日子。
普通的夫妻,只要相处个六七年,就已经厌烦了。而好一点的夫妻,相处个十几二十年,就已经特别不错了。唯有真正相爱的夫妻,才能互相陪伴一辈子。
你守护我的当下,我陪伴你的往后余生。有什么困难,都一起扛。有什么美好,都一同分享。在酸甜苦辣的生活中,共同走向生命的尽头。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执手相看两不厌”。是啊,人老了,我们更需要能够有一个“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爱人,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岁月的最后一段旅程。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最终也会和我们的爱人永别的,一对夫妻,不管是哪个人先走,先走的那个人,是幸福的,而剩下的那个人,却是孤独和痛苦的。是啊,一对夫妻,当有一个人先行离去的时候,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听不到有人问起“粥可温”的话题,我们的身边,就再也没有能够陪着我们“立黄昏”的人了。
这样的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会让我们对自己爱人离去,产生了巨大的哀伤感,而这,其实也是一个老年人内心孤独的深刻体现吧。
倘若有一方提前离世,那么活着的一方,那种失去老伴的痛苦终究是不能自拔。
小夫小妻结婚成家,不仅为了传宗接代,另外更是为了晚年的时候,有个知冷知暖的爱人相伴左右。只有这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不会那么孤单无依。人到晚年归去恰恰是人生归途。
大多数孤单老人,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都会选择到养老院养老。原因是儿女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老人。当最相亲相爱的人归去,如同一个人断了左膀右臂,那种难过伤心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时候作为儿女,更应该理解老人的难处;应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老人,多和老人说说话,让老人早日放下悲伤,把注意力转移到儿孙方面上来,接受现实的考验。
人老了,到底谁先走比较好呢?一同离开,才是最好的相伴。而留下一个人,那他终究会感受到晚年时无尽的痛苦,最终也会在短时间内相继离去。这,并非是悲哀,恰恰是真正的爱。你我相伴一生,直到下一世,相守不离。
第五大别离:自己的消亡
当我们老了,我们最后要面对的,是关于自己的一场别离。是啊!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告别,到最后离开所有人归老而去。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每个人都无从知晓,这场告别何时默默开始;只知道他绵绵无绝期。
当老人们回首匆匆忙忙的一生,告别母校走向宽广的天地,告别父母回归独立自主的生活,告别儿女回归老夫老妻的岁月。到另一半归去,独自一人的孤单生活,人生就是这样的艰难。
在走过许许多多的春夏秋冬,走过灯光书影,付出了就不再悲伤;付出了就不再仿徨。因为人生更多的是永久别离。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管是谁,我们生下来,就注定要踏上这条回归大自然的路。当我们渐渐老了,当我们再也走不动了,当我们在这个离别的秋天里,停住了最后的脚步,那么,这就预示着,关于我们自己的这条生命,要真正地消亡了。从此以后,这个世间再也没有我们的存在,这个世间,关于我们所有的讯息,乃至一丝一毫的痕迹,最终,都要归于虚空和无有的。
那么,好吧,就让我们好好地接受这最后的归宿吧,只是,在有生之年,我们一定不要虚度才好啊!
结语:
人老了,归途别离才是永恒的定律。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人老了,永恒才是美丽的归途。是值得怀念的,是值得期待的。
人的一世总要有一些永恒,让我们知道过去我们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人不能白活一世,让我们为永恒的归途喝彩。永恒是一种信念,永恒是一种精神。永恒之地,在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