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四月初一“祭雹节”、白龙太子诞辰

(2023-05-19 07:15:27)
标签:

杂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2023519日,农历癸卯年四月初一,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祭雹节”

农历四月初一祭雹神(民间风俗)。雹神,旧时汉族民间普遍信奉的神明。俗传为主司降雹之神。对其崇拜主要流行于北方农业区。汉族民间所祀雹神,因地而异,供奉对象不尽相同。

1、雹泉庙的传说。汉族民间在农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谓雹神,就是西汉开国名将李左车
  
关于雹泉庙的历史演变,很少文字记载,大多是老人们的零星记忆和汉族民间传说。
  
第一种传说:主神李左车是秦汉时安丘雹泉村人,曾辅佐赵国,被封为广武君。赵王歇因不听李左车之计而被韩信所灭,李左车归附韩信,做了韩信的幕僚,韩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齐之地。在刘邦与项羽九里山交战中,李左车设十面埋伏阵,使项羽四面受敌,兵败自刎,楚军瓦解。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封李左车为阴灵侯(唐王李世民改封为灵沛侯)。因为李左车有兴汉奇功,使生灵免遭涂炭,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兴建庙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庙的主神,四时享祭。
  
第二种传说:李左车在汉王朝任职期间,施政仁慈,清廉自重,80岁还乡,仍爱民如子,深受群众爱戴。有一时期,南方数省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直到第三年六月才下了一场好雨,但已过农时,唯有荞麦还可播种,可是老百姓没有种子,万分焦急。当此危难之际,一位白发老翁不辞劳苦来到江南,跑遍受旱各省,向农民赊下了大量荞麦种子。人们欣喜若狂,问他何方人士,如何报答。他说:我叫李左车,山东安丘雹泉村人,等你们的日子过好了,再谢我不迟。以后数年,江南数省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不远千里,纷纷赶到雹泉村答谢救命恩人,不想李左车已经谢世。于是江南百姓踊跃集资,联合江北安丘、诸城、昌乐等地民众,修建了膏润庙,将李左车供奉起来,称他为雹泉爷,或尊他为雹神。
  
第三种传说:雹泉爷爷出生在雹泉村,人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困,随兄嫂度日。一天,他拾柴到了村西,用镢头刨树根时,泉水突然喷涌而出,大有淹没村庄造成水灾之势,他便一屁股坐在泉眼上,一动不动,堵住了泉眼,避免了水患,他却死在那里。人们为了纪念他,称他李坐池,时间久了,讹传为李左车。后来,人们又盖了庙宇,塑了他的像,让他四时享祭,成了神灵。他也经常化解冰雹,普降甘霖,让庄稼丰收,使人们过着美好的日子。
  
雹泉庙建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大约是在汉代,以后又扩建或重建。有一句汉族民间谚语:唐王重修不记楸。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庙修成之后,文武官员路过此地都要下轿下马。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凯旋归来,路过此庙没有下轿,谁知天气突变,下起冰雹。冰雹直向唐王的轿里打,唐王命轿掉头转向,然而风向随之而变,没处躲避。唐王赶紧下轿,拜祭雹神之后,风雹才平息下来,唐王随即降旨重修此庙。此时庙内原有的一棵楸树已经挺拔苍劲,不计年载了。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明此庙初建的准确时间,但可以说明它是建于唐朝之前,是一座十分古老的庙宇。

2、安丘市雹泉庙与李左车纪念馆。雹泉村西端的神山子(1946年因在山上安葬烈士而改名英雄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内古木参天,清泉碧透,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极其雄伟壮丽,它就是闻名遐迩的雹泉庙,原名叫膏润庙。庙内有石棺一具,内已空无一物,旁有石碑一座,题有数十字,言李左车生平也。

二、白龙太子诞辰

《西游记》里唐僧的坐骑白龙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白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为烧了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被告忤逆,被南海观音所救,又经点化皈依佛门,成为驮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宝马,最终修成正果。我国民间传说,农历四月初一是白龙太子的诞辰,今天的就为你介绍。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年干旱无雨,有个种田的老汉手里拎了个桶,桶里仅剩的水,刚刚够一碗水的量,他站在田边,望着眼前一片枯萎的瓜秧。不知道该把这碗水浇在哪一株上,不由得叹起气来。

就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神采奕奕的白衣后生,走到跟前很有礼貌地对老汉说:老大爷,我从南山来,要回天龙山,如今路过这里,口渴难耐,您老有水,请让我喝一口。虽然水只剩下一碗,但善良的老汉不忍看到年轻后生受苦,于是把水递给了他。

年轻人接过水,一口气喝了个精光,然后问老汉:今年庄稼长势如何?老汉叹口气,指着已经枯萎了的瓜秧说:你看,再不下雨。所有的庄稼就都旱死啦!这白衣后生一看,可不是吗?庄稼一片枯黄,了无生机。

于是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双骨头筷子,对老汉说:您老用这双筷子翻瓜秧下的泥土,就可以防旱灾。说完就告辞走了。老汉半信半疑,就试着用这双骨头筷子翻泥土,没想到果真灵验!凡是翻过的泥土都变得湿乎平的,瓜秧也由黄变绿。大喜过望的老汉赶紧让村里人都用这双筷子把地翻了一遍,田野又焕发了生机。

等到了第十天头上,白衣后生回来取筷子。老汉见到他是又感激又兴奋,却发现后生的神情十分沮丧,一问,他才对老汉说:我是龙王的太子,人称白龙,住在天龙山的龙潭。

这双骨头筷子是龙宫的宝物,不许外借。和我住在一起的黑龙表兄,以我借给你筷子犯了宫规为由,赶我离开龙潭。我不想离开,但一定会有一场恶斗,我想求您老人家助我一臂之力。

听了这些,老汉十分内疚,说:你为我而犯了宫规,我一定帮你。但我一个庄稼人,能帮你什么呢?白龙太子说:请您老准备一百个白面馒头,一百块石头。明天一早,在太阳没出来以前赶到龙潭边等候。您看见白色的东西冒出来,就往龙潭里扔馒头,若看见黑色的东西冒上来,就扔石头。

次日,老汉依言而行,终于帮助白龙太子在一番缠斗中战胜了黑龙。从此,白龙太子就在龙潭定居下来。后人为了纪念白龙太子体恤人间疾苦,就在此建祠立庙,称白龙庙

三、农历的四月初一有啥说法

经常听长辈提及: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今日就是农历的四月初一了,这个四月怕初一到底是在怕什么?有没有道理呢?

农历的四月初一是啥日子?今日是癸卯兔年丁巳月丁丑日,也就是农历的四月初一,这一天也叫朔日。什么是朔日?它是指农历的每月的第一日,比如说四月初一,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四月朔,朔日代表着月亮新一圈运行的开始。这个开始的起点就是月亮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间点,也就是

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朔,月一日始苏也。为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人在朔日时要贺朝,也就是群臣贺朔的记载。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古人对这个日子是非常看重的。在这一天,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几乎同时出没,那么我们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亮的。

四月初一人们到底在怕什么?民间有句老话叫做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意思是:在三月份的时候,农民就担心三月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而四月份的时候,农民就担心在四月初一这一天下雨,那么整个四月份都将处于雨季。具体讲:

1、怕下雨。根据《开元占经》记载:四月朔日见风雨,米贵,麦恶,赤地千里,意思表达的很清楚,如果四月初一下雨的话,或者是刮大风的话,会导致庄稼收成不好,米贵麦歉收。

古人认为,明日下雨的话,之后雨水会比较多,这样就容易导致小麦的籽粒不饱满,同时也影响作物的一个生长,因为雨水过多,会压制火气的增长,从而导致温度难以上升,则就容易使得麦子不饱满。

民谚经常讲,四月初一雨,麦从泥里收四月初一雨,农家要受苦四月怕初一,有雨麦不收都是告诉我们这一天不适合下雨。

2、怕远行。刚才我们提到了朔日,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几乎同时出没,这就会导致出现强引力日期,那么生活在地球上,磁场就会受到干扰。如果出行的话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在以前,因为看不到月亮,天气比较的漆黑,人们也不敢去走夜路,以防遇到不测。

3、怕误农。农民种地,还是用农历纪年。到了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情,这个是非常严谨的,比如在立夏前一天种的就叫春粮,而立夏当天种的,就是夏粮了。民间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说法。进入农历四月的时候,也是作物需要播种的时候,另外夏收作物,这个时候也要提前做好的一个准备,准备好的迎接丰收,如果出现务农的情况,那么后续的作物就容易造成减产。

今日就是四月初一了,所以说,人们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务农是这样的,像远行还有怕下雨,那个在以前可能人们比较的相信,但是现在气候的改变,还有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使得这些可信度降低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