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长寿四准则
(2023-05-13 06:14:28)
标签:
杂谈 |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龄越大,尤其是到五十岁以后的年纪,健康就成为我们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1,而财富、感情、事业、家庭……都是1后面的0,只有依附于这个1,0的存在才会有意义。很多人不舍得为自己投资健康,但有个真相你要了解:你的家庭很可能会因为你的疾病,儿孙变卖家产,举债借贷来帮你付医药费,而那时候你估计是昏迷不醒的,所以爱护自己就是减轻家人负担!今天笔者就为网友搜罗到了一些长寿小秘方,遵守好这些长寿小准则,就能够帮助我们远离疾病,轻轻松松保持长寿!
一、活得健康比活得长更重要
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成人健康期望寿命研究结果,称18岁组人群的期望寿命为62.22年,健康期望寿命为40.17剩余年。这也就是说,一名18岁的北京人,预期可以活到80岁,但仅可在健康状态下活到58岁左右,剩余的22年,可能会陷入疾病、残疾等非健康状态。
每个人都希望长命百岁。即使你能活到88岁,可你在20岁就开始卧病在床,被病情折磨六十多年,人生又有何幸福可言?所以,我们要保持健康的体魄,要让疾病晚点来,既减少本人的痛苦,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所谓“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是最佳生命状态的最好注解,亦是普天下人的理想生活愿景。
西方发达国家也曾做过健康期望寿命的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之间也就是“活着”和“健康活着”的年岁只相差10岁左右,健康期望寿命为68岁中外相差近10年。
国外的人何以健康活得更久?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担任相关领域的顾问的菲利普?塞尔比教授,提出过一个“成功老化”的观点,指导大家如何在50岁后活得更好、活得更长。他主张为自己的下半生积极准备。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有很多种,譬如做好疾病的预防,经常活动身心;规划好自己的养老保障,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
如何优雅的老去,中国古人在此方面也颇有心得。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清朝文学家李渔,就很得意于自己的顺乎自然调理身心的医道。李渔五十得子,活至七十古来稀,著书等身,游乐有道,还对研究养生之事和各种闲情逸趣颇有见地。他强调“心和则百体皆和”,行乐第一,止忧第二,调饮啜第三,节第四,却病第五,疗病第六。现代人认为,李渔的养生美学更接近幸福生存论,因而更合现代人的口味。
西方也好,古人也罢。百家之论归于一点,活得健康比活得久更重要,那么,如何健康有质量地活着,并轻松谢幕,西方人和中国古人总结的法子或许都可引以为鉴。
二、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态对于自身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存在,每个人都会遇到烦心事都会有心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消化这些心事,不要把这些事当成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要想做“放宽心”,可以从“忘老、忘忧、忘我”的自我保健开始。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种花,养鱼,写作,绘画,摄影,跳舞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塑造良好心境的同时,还能结交很多新朋友,丰富个人社交。
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对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延长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尝试减少消极情绪,会促进健康与长寿。
三、饮食有节,莫吃多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节制饮食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具体方法。被后世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长期饮食过度,轻则导致人体营养过剩,产生肥胖;重则就出现肝脏肠胃负担,引发疾病,出现癌症。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母需孝敬,下有儿女待哺育,免不了应酬喝酒,平时的饮食油腻且杂乱。古人倡导在饮食上要有节制,合乎中道,既有益于个人身体健康,也能给社会带来好风气。
为了健康着想,控制饮食是一种防老的诀窍。有人曾提出:“人们必须比平常减少1/3的进食量,如果这样做,可使人的寿命延长,”科学家通过细胞培养证实:在细胞培养时,给过多的营养培养基,细胞就会早熟,容易导致早衰。研究还证明:人体所需的热量,一般只是通常想吃的1/3-1/5。再者,食用天然饮食,加一定时期饥饿疗法,使机体各个器官能量的消耗也更加合理。总之,适当的给身体一定的饥饿感,能让细胞保持活性,使身体更加健康长寿。
四、睡眠充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从提升记忆力的角度出发,老年人需要比年轻成年人更多的睡眠时间,而且保证充足睡眠的老人更长寿。
研究人员对部分68岁的老年人进行一项简单记忆力测试。结果显示,如果拥有较多睡眠时间,实验对象会取得较高测试成绩。同样的记忆力测试,如果让一群平均年龄27岁的年轻成年人做,结果显示,除了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同样是影响记忆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上的最常见变化是有时你会在午夜时分醒来,这说明你的睡眠效率较低,但是我们发现,老年人在午夜时分醒来并不影响他们的大脑运转及次日的表现。如果是年轻人睡眠在午夜被打断,则会对大脑运转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因此,如果老年人想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记忆力,那么就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睡眠时间,以保证大脑在第二天的良好运转。
其实,人饿了就会想吃东西,睡眠也一样,它是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代谢所需要的,睡眠利于放松身心,也利于改善身体机能补充体力。导致睡眠障碍的理由可包括加班、神经方面疾病、生活压力大等几点,长期睡眠障碍的人身体各项器官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从而出现如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大家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将手机放到离床较远的地方,或者是进行关机处理,学会对电子产品及时说“不”,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是助我们健康长寿的最佳方法。
结语: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虽然我们无法掌握生死,但这之中,存在着很多可控因素。同样60岁,有些人看上去像四五十,衰老的快慢,跟日常生活的习惯有着很大关联。衰老是漫长的一个过程,若我们能及时改掉坏习惯,那么就会离长寿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