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不说闲话、不管闲事、不惹闲人、不做闲人
(2023-05-11 11:13:03)
标签:
杂谈 |
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不能拿你的尺子去度量他人的人生。更何况,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过好自己的生活,已经足矣。后半生,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说闲话,不管闲事,不惹闲人,不做闲人。
一、不说闲话,是教养
清·金缨的《格言联壁·接物类》有言:“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意思是:一个人独自静坐时,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和他人聊天闲谈时,不要说人闲话。岂非此乎?
往小处说,闲话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几句八卦吐槽;往大了说,闲话就是对他人肆意揣测、妄议评价的低素质表现。无论事小事大,你口中每说出一句闲话,你的形象就会在别人的心中大打折扣。慢慢地,你会发现,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少了,愿意听你说话的人也少了。佛家常说“口业”,嘴中说出伤人的闲话,就是在给自己造业。
古语云;“心贪嫉妒口谗言,十恶随身毁善根。”常造口业,不仅会伤害他人,也是在慢性的耗损耗自身福报。在生活之中,如若出现朋友远离,那么定需反思,自己是否有着喜欢谈吐是非的习惯。喜欢谈吐是非,亦会让你身边的人离你越来越远,因此当你需要帮助之时,亦无人会来帮你,在你想要得到他人谅解之时,亦已为时已晚。
埃及流传着一句谚语:“向空中吐唾沫,最终会落在你自己身上。”有时候,在别人背后搬弄是非,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马未都先生曾讲过一个《史记》里记载的故事。楚汉相争,项羽进入关中后,自封为西楚霸王。尽管已经成为各路诸侯的领袖,但项羽还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打算离开关中。当时有个说客反对项羽的做法,建议他留在关中,这里土地肥沃,容易守,好发展。项羽却不以为然,回了一句“富贵不归乡,犹如锦衣夜行。”也就是说,我如今成就的这番事业,要是不回江东让父老乡亲看看,就好像穿着锦衣华服在黑夜里走,那不是没人看得到吗?说客听了,打心眼儿里瞧不起项羽。还在背地里跟人吐槽,这楚国人都是戴了帽子的猴子,稍微得到些好处就嘚瑟,项王就是这副德行,土鳖一个。这话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怒火中烧,命令手下把这人给油炸了。
末了,马未都先生不禁感慨:“这人呐,千万别轻易在背后说人闲话。”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说过的每个字,都可能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过了一时的嘴瘾,也出卖了自己的人品。
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我们一天的祸福悲欢,往往取决于我们的言语和交往。”聪明的人,宁愿什么都不说,也不会在人后论是非、道长短。不说闲话,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二、不管闲事,是修养
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讲:“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意思是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就不要多管;说话不投缘就不要勉强说下去。劝人少管闲事,少说无谓的话。岂非此乎?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老天的事我们管不着,自己的事一定要管好,别人的事切忌不要去招惹。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随意插手别人的闲事,自以为是热心肠,其实反而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也是在给自己找不舒服。
曾读过一则笑话,但道理很深。一天,刚刚在电梯间看见一小孩儿在吃雪糕,出于关心,顺口告诉他:“这么凉的天,会吃坏身体的!”没想到的是,小孩听后,问了大人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我奶奶活了103岁,您知道是因为什么吗?”大人调侃说:“难道是因为不吃雪糕吗?”小孩说:“不是,因为我奶奶从来不多管闲事。”
别人的事情,真的轮不到我们操心,所以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要求去干涉别人。宋·陈郁《苦吟》诗中有云:“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别人的生活,无论是好是坏,都不要去瞎操心,淡然以对就好。否则,惹别人的闲事,只会让对方苦不堪言,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管住自己的嘴,不惹别人的闲事,让人舒心,自己也开心,才是真正的双赢。
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菜根潭》有句话:“福莫福少于事,祸莫祸多于心。”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如何议论他人上,不仅会错失提升自己的机会,而且会把自己置身于是非的漩涡。所以,管住嘴不说闲话,既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能够帮你实现人生逆袭的途径。
学者、作家、哲学家周国平说:“成功的人会在闲人面前认怂。并不是成功的人懦弱无能,而是因为他们的时间更加值钱。”闲人是非多,不惹闲人,远离是非,便是解脱自己。
北宋有个宰相富弼,年轻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与朋友外出时,忽然听到街上有人骂他,他装作没听见。朋友替他鸣不平,说:“富大人,有个人骂您,您没听见吗?”他摇头:“他在骂别人吧,你听错了。”朋友仔细听了一会,说道:“富大人,他提到了您的名字,证据确凿,咱们找他去说理。”富弼说:“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他也许在骂另一个叫富弼的人,咱们何必要同他计较呢?”而骂富弼的人听到这话,觉得再骂下去也无趣,便离开了。
闲人,就像泥潭,你越是纠缠,越会深陷其中。与其锱铢必较,两败俱伤,不如果断认输,及时止损。有个“耗散定律”,大意是:“一场掐架最终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闲人纠缠,既消耗了时间,破坏了心情,实在得不偿失。作家巴克曼在《外婆的道歉信》中写道:“永远别惹比你闲的人。”的确,这话说到点上了,还真是这样。一般,成功的人,聪慧的人,都懂得在闲人面前认怂。
四、不做闲人,是保养
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菜根潭》有句话:“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人,闲一点是福气,太闲却是一场灾难。机械长期闲置便容易生锈损坏,人生也是如此,荒废久了,人也就废了。闲着闲着,人就失去了动力,容易滋生恶习、懒惰成性,足以毁掉一个正常的人。
古人云:“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乐多。”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人不能闲着,也不能懒,一定要让自己忙起来,才能少忧愁,少疾病,多乐趣。
1、闲人愁多,是因为你无所事事,没事可干。岂非此乎?
俗话说: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忙碌让我们感觉自己是真正的活着,而太闲则容易让我们陷入无边的焦虑和恐慌。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忙不完的事,而是闲太久的那种茫然、惶恐与无助的感觉。人一旦太闲,无所事事,便容易胡思乱想、自怨自艾、患得患失,闲出了坏情绪,丢掉了好脾气。
俗话说“无事则生非”,人生的很多烦恼和痛苦,都是因为太闲。就像杨绛先生所说:“你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人越闲,便越多愁;人越闲,便越懒散。
2、懒人病多,是因为你不爱运动,身体素质也逐渐变低。岂非此乎?
懒惰的人之所以最容易生病,那是因为他们能坐车就懒得走路,能乘电梯就懒得爬楼,能点外卖就懒得做饭。懒惰是生病的根源。《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懒惰的人心气不正,邪病也就多了。而且懒惰不运动的人,身体素质也逐渐变低。常常变得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就会围绕着我们。
常言道:“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体强人欺病,体弱病欺人。”生活中不难发现,那些懒惰成性的人,往往都是一副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模样,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身体与精神都已颓废太久。人一旦太懒,就离废掉不远了。正所谓“物极必反”,长时间不做事的人,不仅得不到自认为的那种轻松,反而会陷入深深的恐惧和迷茫之中。
活着,不要让懒惰占据了自己的生活,忙起来,就应该给自己一点事做,将时间花在有价值的地方,给生活加加油,给人生充充电,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3、忙人乐多,是因为一个生活充实的人,可没有功夫被那些不顺心事影响情绪。岂非此乎?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科学实验表明,人在全身心地处理事情时,身体会分泌一种让人感到舒适的多巴胺。
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忙碌,是人生最好的保养剂。每天有事可做,生活才有滋味,无所事事只会催生烦恼。
人只有忙起来,才不会给烦恼留下缝隙;学会在忙碌中丰富自己,人生才有意义。无论生活还是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转瞬即逝。
虽然我们无法延长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用忙碌来拓宽它的宽度。人越闲,则越懒;人越懒,则越容易颓废。让自己忙起来,人生才有目标和方向,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愿你我往后余生,都能不说闲话,不管闲事,不惹闲人,不做闲人,自信坚定地走向未来,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