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年纪越大才越明白,兄弟姐妹之间交往,也是有条件的
(2023-05-05 06:59:16)
标签:
杂谈 |
最早在先秦的《六韬引谚》中及后在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出现并流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啊,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忙前忙后一辈子,也无非是为了利益奔走,即便再与众不同,也很难跳出这个规律的束缚。
对于普通人而言,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除了父母之外便是兄弟姐妹,不仅有血脉上的天然认同感,还有一起成长的共同经历,可就是这样亲近的关系,也会因为利益而产生隔阂。尤其是在各自成家以后,年纪越大才越明白,兄弟姐妹之间交往,也是有条件的。
一、兄弟姐妹,勿争强,别攀比
文学家歌德说:“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是啊,人之所以徒生出诸多烦恼,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总是羡慕着别人所拥有的生活,却把自己踩得一文不值。相比于其他人而言,兄弟姐妹之间,往往更容易相互攀比。因为彼此之间的起点是一样的,生活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也都是差不多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差距太大,过得好的那一方难免会有优越感,而过得差的那一方,难免会有自卑感。这是人之常情,但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你能摆正心态,不跟对方攀比,一心过好自己的日子,那么你就不会在跟对方相处时,觉得心里不平衡。
其实追根究底,每个人需要做的,都只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没必要去关心别人如何,每件事都有它的因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造化。过得好与不好,跟他自身的努力和际遇有关系,而你盲目去攀比毫无意义,倒不如默默努力,提升自己。
二、兄弟姐妹明算帐,方能家和万事兴
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家,而且各自家庭状况有可能完全不同。有日子好过的,也有不好过的;有生活宽裕的,也有手头吃紧的。作为这个家庭的最高长辈,肯定希望晚辈们都能和衷共济、不分彼此、互相帮衬。在他们看来,好的就应该帮助差的,强的就应该扶持弱的,不必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晚辈们未必都这么想。有的人愿意无偿帮衬自己的兄弟姐妹,有的人就不一定愿意;有的人得到可以,付出就比较难,有的人甚至有可能连自己基本的责任、义务也不愿意承担。退一万步说,即使你愿意不分彼此,去帮助你的兄弟姐妹,但你的妻子或丈夫,还有其他家人,也都愿意吗?
如果兄弟姐妹不明算账,兄弟姐妹之间,经济上不分你我,各自权责利不明,久而久之,彼此间的利益关系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楚,剪不断、理还乱。得到多的,认为自己理所应当,甚至认为自己得到的还不够;没有得到的,认为自己吃了亏;付出多的,不但得不到回报,而且还可能被认为给的太少、有偏心,遭人嫉恨;或者都觉得对方付出的少,自己吃亏了,对他人心生怨恨,等等。
从大家庭层面看,如果不明算账,兄弟姐妹间就会产生矛盾和隔阂,积怨就会越来越深;从小家庭层面讲,如果不明算账,很有可能引起妻子或丈夫,还有其他家人的不满,造成越来越多的矛盾与纠纷。
兄弟姐妹如果不明算账,最终的结果就有可能是,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夫妻劳燕分飞,家业毁于一旦,全家永无宁日。只有算清彼此间的经济账,家庭成员或亲属之间,才能维持感情深厚、其乐融融,才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能保证所有家庭成员安居乐业、家业兴旺。
三、兄弟姐妹,懂珍惜,重亲情
父母在,手足便是一家人,父母去,手足就成了亲戚。在父母心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希望兄弟姐妹之间,滋生矛盾,反目为仇。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们,会互相帮助,一直和睦。
兄弟姐妹,血脉相连,手足情深,千金不换。如果彼此都懂珍惜,重亲情,生活上互帮互助,平日里互相走动,才不会为钱财翻脸,更不会为家产反目。没有纷争,都重感情,才能让父母安度晚年。
结束语
兄弟姐妹之间的缘分,是从小玩到大的,是这个世界分外难得的缘分,唯有好好珍惜,多去尊重,才能长久不分,才能常年稳固、
兄弟姐妹的缘分,这辈子只有一次。能有幸成为手足,就是这辈子的福气。从小到大,相伴数年,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在一起交往时,少计较,多包容体谅,多照顾帮助,珍惜这一份手足情,做一辈子的好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