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食育”是重要的家庭教育

(2023-04-22 06:18:22)
标签:

杂谈

引导健康饮食——即食育,根源却在家里。依稀记得,孩子生下来会吸吮妈妈的乳头和自己的手指,这大概是一种本能;但长到一岁左右时,你给他一种食物,除非饥不择食,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不会轻易吃的,当看到爸妈吃过,他才会吃,然后就会向你要。从此,爸爸妈妈是什么口味,孩子就是什么口味。家庭是什么饮食习惯,孩子就是什么饮食习惯。口味与习惯几乎伴随孩子一生。说乡愁就是妈妈的味道,这是对妈妈的赞美,实际上也隐含了家庭在食育方面的责任。

可见,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即从幼儿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延伸到食文化传承、劳动观念和节约意识的启蒙、对食物的探源兴趣与感恩之心等,达到培养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人性的目的。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家庭食育:有素养的家庭都讲究“食不语的智慧”和“端碗吃饭的礼仪”。

一、食不语的智慧

吃饭的时候,到底该不该说话?《论语·乡党》中言:“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意思是:嘴里嚼着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发出声音吵到别人。虽然是吃粗米饭蔬菜汤,也一定要像斋戒时那样恭敬严肃。席子摆放不端正,不要坐。在举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可见,“食不语,寝不言”。孔子认为吃饭和睡觉时都不要说话聊天,有利于身体健康。

“食不语”三个字,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还是只是一种陈规陋习?我们现代人吃饭的时候也不能说话吗?食不语有道理,“食不语”,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吃饭说话容易呛到。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吃饭呛到的经历。吃东西其实是一个精细又复杂的动作,它至少涉及五条神经的协调,从一开始舌头感觉到食物,经过咀嚼,将食物往后送、吞咽,经食道蠕动下推,直到进入胃部才算大功告成。呛到这个事件通常发生在食物经过咽喉部位的时候,食物要从嘴巴进入食管,而空气要从鼻腔进入气管,两者会在咽喉部相遇,然后各走各路,如果食物走错了路,就会出现呛到事件。

人的咽喉里面,有一个名叫会厌软骨的部件。在吞咽的时候,咽喉会上升,这块软骨会盖下来,气道就会被关闭,而食物就会走向食管。如果咽喉不能及时上升、上升的距离不够、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来的话,就会呛到。如果吃饭的时候很忙,又要吞咽、又要说话,咽喉和会厌软骨来不及做出那么快的应变,那就容易呛到。从这个角度上看,食不言是科学合理的。

另外,边说话边吃饭,不仅容易呛到,还可能口水飞溅、影响形象,因此,在东西方,食不言也常被认为是文雅、有素质的体现。

其次,吃饭说话容易控制不住食量。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吃饭的时候说话会导致分心、影响人对食物摄入量的控制。当人们在餐桌上专注于对话、互动、获取信息的时候,进食时间会变长,进食量也会增多。此后也有研究发现,某些场合下,边吃饭边说话会让人的进食量变小。这看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其实并不冲突,因为进食量的变化,和谈话类型、餐桌边谈话者的关系有关。它们的共同结论是:边吃饭边说话,真的会影响进食。

由此来看,从促进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食不语可以避免饮食中的意外,也是一种文明习惯。

食不言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吃饭还兼顾了社交、联络感情的作用,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交际圈。

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吃饭时间,或许就是家人难得可以聚在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的唯一机会。与其封闭自我、互不搭理,不如保持沟通,同时细嚼慢咽、注意进食量吧。

有保健专家专门提出:吃顿饭30分钟左右为宜,在此时间边吃边说,可使起进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烦恼,愉快的情不仅能增进欲,还可兴奋中枢神经,促进消化。

二、端碗吃饭的礼仪

端碗吃饭 “4不要。吃饭不仅是吃饭,还是体现我们素养和修为的时刻。端碗吃饭时,除了要注意语言交流的分寸外,还要注意端碗的礼节。不管是在家里吃饭,还是在外就餐,都要记住以下几条禁忌。

1、不能手心朝上端碗。端碗的正确姿势是大拇指在上扣住碗口,其余四个指头扣住碗底,手心空着。千万不要手心朝上托碗。因为只有乞丐祈求别人施舍一点食物时,才会手心朝上用手托着碗。

2、不要趴桌子吃饭。如果碗里的东西太烫,不方便端起碗,要一手扶碗一手用筷子勺子进食。千万不要低下头凑到碗边去吃。古代认为只有没有手的猫猫狗狗才会趴着吃饭。

3、不要用筷子敲碗。以前乞丐行乞的时候,经常用筷子敲击着举起的空碗,挨家挨户乞讨。

4、不要把筷子插在碗里。吃饭中途停下来时,不要把筷子插在盛着饭的碗里。按照中国传统习俗,通常在祭祀祖先时才会这么做。

不管食不语,还是端碗吃饭,既都是一种进餐礼仪,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祖先智慧的结晶。一个有温度又懂礼仪、有素养的家庭,都要适度把握食不语的智慧,学会端碗吃饭。吃出健康,吃出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