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年俗正月十六“落灯日”“送瘟神”

(2023-02-06 09:07:18)
标签:

杂谈

正月十五过完之后,也意味着年过完了,大人孩子也收心开始正常的工作学习。但是按照传统习俗,真正过完年要在二月二龙抬头,所以正月里的每一天还都是节日。

今天是202326日,农历就是癸卯年正月十六了,古人、如今的老一辈人比较看重的日子之一,农历的正月十六,承正月之俗,启春耕之季,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也可以说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再加上民间有十六走、十七送,少生疾病得安宁之说,民间的老祖宗们认为,正月十六的行为会影响全家一整年的健康和财运,于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了正月十六,老传统“1走、2做、3,做对了平安富贵一整年。这些老规矩指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十六的传统活动。传说正月十六这天是送瘟神的日子,因此这天的传统活动有很多,人们通过走百灵、跑百病、舞旗花、爬城头、烧纸船、嫁鼠女、逛庙会、烧香祈福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富足的生活。

为啥说老祖宗讲究“123,做对了富贵平安一整年?这些老规矩指的是什么?有道理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走:走百病

俗话说: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早在宋代诗人苏辙的《正月十六日》中就有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的佳句,可见正月十六走百病在当时就已盛行。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跑百病

正月十六年味渐远,早春来临,正所谓走出门庭,心灵手灵”,有些地方,在正月十六这天,母亲们还要到寺庙烧香许愿,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称之为走百灵。这些传统活动虽说形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出去溜达溜达。

老话说“爬爬城,不腰疼;跑一跑,不见老”,到了正月十六,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此时春风和煦,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经过几个月的猫冬,也是时候出来走走,亲近大自然,呼吸下新鲜空气了。是啊!这个时候到外面走走,为的是不让“瘟神”呆在自己家里。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会把百病全部丢在路上,逢凶化吉,时来运转!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如此良好的祝愿,你能说它没道理?

二、做:落灯、吃面

1、落灯。正月十六的晚上,家里要把挂着的灯笼摘下来,表示已经承接了所有的福气。此时需要把灯笼就地销毁,而不能留下第二年继续使用。古人的处理方法是把两个灯笼互相撞一下,里面的蜡烛就会点燃整个灯笼,这叫作碰灯。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灯笼一着,吉利来到碰灯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现在的灯笼大多是电灯,处理方法就是把灯泡取出,将灯笼放入塑料袋中扔掉就可以了。

2、吃面。农村有句俗语叫:“上灯圆子,落灯面,接着拜来年。正月十六这天按照传统是要吃面条的,因为面条顺滑不断,寓意新的一年好日子连绵不断。正月十六的面条讲究要用大蒜拌面条吃,大蒜有杀菌和驱病的作用,而且大蒜的谐音,跟民间的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的俗语特别契合,因此正月十六吃面条记得要搭配大蒜,寓意平安富贵,这可真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老一辈人认为,正月十六这天不能干活,否则会累病。老话说老驴老马歇十六。家中的牛、马都得歇这一天,有些家还要给它们做一顿面条吃,这叫作:打一千,骂一万,正月十六吃顿面。

三、忌:忌串门、忌晚起、忌吃剩菜

1、忌串门。在古诗中就有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佳句。说的就是正月十六这天出游,也有一个禁忌,很多地方你都可以去,就是不能专门去串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游百病。人家会认为你要将自己不好的东西在别人家里,这种触霉头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做。

2、忌睡懒觉。南朝梁萧绎《纂要》有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正月十六可以说是新一年的开启,早起预示在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因此这天切忌不要睡懒觉,早早起床出门走走,以接财纳福。

3、忌吃剩菜。正月十六在很多人眼里是农历新年的正式开始,因此这天讲究个新年新气象,所以在正月十六这天,要穿新衣,吃好饭。如果这一天吃剩饭表示生活穷困,对新一年的财运不好,所以正月十六不吃剩饭剩菜,这个老传统也寄托了人们向上天祈福财运亨通的美好意愿。

结束语

正月十六,民间老传统“123,指的是什么?有道理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禁忌之外,有些地方有正月十六不能洗头、不能花钱,像这种说法还有很多,欢迎您也说说看还有哪些正月十六要注意的事情,让大家受益!做对了平安富贵一整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