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俗正月十四“临水娘娘”的诞辰
(2023-02-03 16:52:29)
标签:
杂谈 |
正月十四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被称为临水娘娘” 的诞辰。今天是2023年2月4日,农历癸卯年正月十四;这一天,有什么说法和民间习俗?
一、正月十四有何说法
中国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中国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
二、正月十四的习俗有哪些
时间过得飞快,转瞬即逝,从春节到今天为止,十多天的时间一晃之间就过去了,今天就是正月十四了,过了十四,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而过了元宵节,今年的新年也就宣告结束了。
自古以来,人们都热衷于过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这一日最为热闹,相信很多人对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也都是了如指掌的,但是对于元宵节前一天(正月十四)的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还不太清楚。
那么,正月十四这一天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来重温一下这些传统习俗。
习俗一:试花灯
因为正月十五元宵节有逛花灯的风俗习惯,所以为了保障元宵节当天的花灯能够正常运行,正月十四这一天作为元宵节的前夕,试花灯就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了。相传旧时的民间和朝廷都会在正月十四这一天天搭建灯棚,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
习俗二:守财神
除了试花灯,正月十四这一天,一周岁到十二三岁的儿童从这天下午开始,就开始打着灯笼到处跑,而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会点燃小蜡烛,亮起“长夜灯”,从傍晚一直亮到第二天早上,俗称“间间迎”,以此表示迎接财神。
习俗三:喝亮眼汤
一般来说,春节到正月十五是新年最后的高潮,而正月十四这一天有喝“亮眼汤”的习俗。关于这个习俗,汉族民间一直有个说法,说这正月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得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除此之外,正月十四之夜,平常人家还会在自家的各个角落里撒上乌梓,因为据汉族民间传说,角落里倒一些乌梓,可让老鼠眼睛瞎掉,猫的眼睛更亮,把老鼠都吃完,这样就可以保护粮食不让老鼠吃掉。
说来说去,这正月十四这一夜都是跟“亮眼”的确有蛮大关系的,喝上一碗亮眼汤,然后用雪亮的眼睛去欣赏元宵灯会,以美好的心情来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习俗四:拜临水娘娘
在民间,人们自古以来就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习俗五:食糟羹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的元宵节活动大同小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然而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台州元宵夜吃糟羹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食糟羹,每到正月十四这一天,老百姓就敲锣打鼓、唱着民谣,将挂着“蛴蟆儿”灯笼的竹竿插进田间、河滩,俗称“送蛴蟆儿”。如今,台州还流传着“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的谚语。
以上这些就是正月十四这一天主要的传统习俗,其实正月十四这一天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区不同可能习俗会有所不同。在笔者的家乡这里,为了表达对新年的依依不舍之情,正月十四这一天就相当于大年三十的除夕,正月十五就相当于大年初一,这两天的习俗跟除夕和初一是一样的。这两天一过,新年就真的走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