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年俗正月十一子婿日

(2023-02-01 07:04:36)
标签:

杂谈

春节里民俗多,正月十一,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节日——子婿日。今天是202321日,农历癸卯年正月十一;这一天,有什么说法和民间习俗?

一、正月十一有何说法

从前,出嫁的女儿不能随意回娘家。正月初二或初三,女婿和女儿会拿着礼品回娘家拜年,看望父母。中国人重视礼尚往来,身为父母也不例外,岳父、岳母也要有所表示,但是岳父岳母是长辈,不能上门拜年,所以到了正月十一子婿日这天,便会宴请女婿和女儿作为答谢。这就是正月十一请子婿的由来。民谣道:谁家窈窕女,宜室又宜家,今才子婿日,明又归宁期。俗话说,女婿是半子。在娘家人心中,女婿是 娇客,所以女儿女婿回娘家,娘家的兄弟必须出门远迎,以示敬意和重视。一家人团团圆圆欢聚一堂,用丰盛的美酒佳肴款待女儿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回娘家)时的一个答礼。

只不过和初二初三的回娘家不同,这天回娘家不需要带很多礼物,在过去封建社会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轻易回娘家的,子婿日也是为古代嫁出去的女儿能回娘家,与家人团圆找了一个借口,让其有机会多与娘家人往来,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

二、正月十一的习俗有哪些

除此之外,民俗中正月十一还是上采日、请紫姑(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司厕之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的日子,有5个传统的习俗要记得,遵循老传统,祈福新一年的子女家庭生活美满和顺。

1、宴请女婿。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按照老传统这天岳父岳母家会请女婿和女儿上门吃饭,作为女儿和女婿初二回门的答谢礼,而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需要提前在门前迎接,以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尊重和重视。

不过这天娘家的答谢礼比较特殊,不会专门制作一桌美食,而是使用在初九当天庆祝天公生日的食物,也就是供奉玉皇大帝的食物,在正月十一这天,剩余的供品还没有吃完,便用来招待女儿和女婿。吃剩菜并不是看不起女婿,而是庆祝玉皇大帝诞辰的菜可不是谁都有资格吃的,供养都是只给自家人吃的,给女儿和女婿吃则说明没有拿他们当外人,也寓意着家和万事兴。

2、拜晚年。正月初十之后,人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步入正轨,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但按照传统习俗来讲,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都还处于春节阶段,同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是合、完美的意思,也有周而复始的寓意,因此在十一就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正月十一有拜晚年的习俗。这天岳父岳母会请女婿回家吃饭,在女婿见到岳父岳母之后,还是要道一声新年好,该有的礼数不能忘。除了岳父岳母,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给其他的亲朋好友拜年,也要趁着这一天给他们拜个晚年

3、吃合子。“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中国自古讲究;而合子也是两张面皮盖在一起,包起的形状样式;谐音,寓意:阖家团圆,和和美美。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的面,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这两种,合子的馅儿必须以蔬菜为主,少放肉馅,甚至不放肉馅,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在传统的观念中,是十全十美的意思,而十一则是寓意着周而复始,正月十一就是新的开始,同时又逢子婿日,女婿和女儿也会在娘家吃饭,除了要吃天公的剩饭,岳母还会烙一些合子,让全家人吃,寓意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幸福安康。

4、送灯。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是一个节日,甚至同一天有两个节日,像正月十一既是“子婿日”又是上采日。上采日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在过去,元宵节的各种庆祝活动在这一天拉开了序幕,也可以说是元宵节的开幕式。按照传统的风俗,“上采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点灯庆祝,街上灯火通明,有迎春纳福的寓意。而作为外公、外婆要买花灯送给外孙、外孙女,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平安幸福。

还有一个说法是,舅舅要给外甥、外甥女送灯,因为在元宵佳节各家的小孩都会提着灯笼庆祝,而舅家给外甥或者外甥女送灯,照舅谐音照旧,希望亲人之间的亲情能与之前一样浓烈,并且要保持长久。同时也饱含了舅舅对外甥、外甥女的美好祝福,期望孩子在新的一年中红红火火、健康快乐。

5、请紫姑(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司厕之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紫姑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是一位女神仙的名字,在我国很多地方在正月十一这一天有祭奉紫姑的习俗。相传紫姑原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妾,手巧聪慧深受官人的喜爱,但遭到原配夫人的妒忌,将其在厕所害死,上天怜悯紫姑就封她为厕神。

其实人们在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并不是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由于紫姑代表了古代封建社会饱受压迫的女性,人们希望她封神之后能保护柔弱的女性,不再被各种势力欺凌,于是便有了祭拜紫姑的风俗习惯。

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在正月十一这一天,有贺添丁、舞炮龙的习俗,不管哪一种习俗都是延续了几千年的老传统,是我国文化的象征,是礼文化的结晶,尊重这些老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也能为逐渐变淡的年儿增添一些喜庆的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