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年壬寅“腊八节”有感

(2022-12-30 09:02:27)
标签:

杂谈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是啊!寒气迎风烈,深冬诉情深,时序至腊,今天是20221230日,农历壬寅年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古称“腊日”,俗称“腊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古时,人们借这个日子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的含义深刻,含有多种寓意。一寓新旧交替,腊月过后就是新春;二寓猎取禽兽祭祖神,以肉冬祭,供奉神明;三寓逐疫迎春,把去岁的霉运赶走迎接新春的万象更新。

似乎中国的每个节日,都有着美丽的传说,“腊八”也不例外。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如今传说的真假已经无从考证,但腊八节日的延袭给了我们充分的历史厚重感。腊八这一天,各地风俗虽有差异,但大多地方都保存着喝腊八粥的习惯。

腊八节临近这几天,超市的腊八米明显火了起来。人们为了图方便,直接去超市里购买腊八米,其中包含大米、花生、绿豆、豇豆、莲子、百合、黑米、糯米等十几种五谷杂粮,不必自己在家里东拼西凑,很是方便。买回来之后洗净用水泡一宿,早上起来用大火熬到水煮沸,接着用小火熬,熬到了米液粘稠、蒸汽含香,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可如今在城里已经很少有祭祀先祖的规矩,在农村,腊八粥是要先给先祖祭祀用的,留下来的才能给家人吃。

我自小就爱吃甜糯的腊八粥,每次都眼巴巴地等着母亲盛一小碗给我,也因此跟着父亲祭祀的时候,心里其实急得百爪挠心,一心盼望着祭祀仪式早点结束,连跟着父亲祭拜先祖的动作都十分迅速,从来不拖沓。等到祭祀仪式终于结束了,看着碗里的那一碗熬成深紫色的腊八粥,嚼着莲子的清香、红枣的香甜、花生的糯香,觉得人生的美味也就不过如此了。因为喜爱,几乎每次都吃得迫不及待,而母亲都会一遍遍地嘱咐“慢点吃,慢点吃”。后来,上大学去学校的火车上,多次以听装的八宝粥的美味来替代,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其实仔细想想,何止缺少一点呢,听装的八宝粥里没有节日的气氛,没有土灶的烟火,没有母亲的嘱咐,没有家的味道,缺少了这么多的八宝粥,又如何能替代心里的腊八粥呢!

俗语说:过了腊八便是年。到了腊八,也就预示着过年也快到了,的气氛逐渐浓厚。可不,人们开始为过年做准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裁剪新衣,好一通忙碌。那种伸长了脖子的盼望,在孩童心里开出了快乐的童年芬芳,过年的渴望似乎把冬季的寒冷隔离在了心门之外。

现在,城里的节日已经很难找到节日的气氛了,祭拜先祖的过程也直接被忽略了,新一代的孩子们恐怕再也无法参与这一过程,好在腊八要吃腊八粥很普遍地延袭了下来。煮上一锅营养又美味的腊八粥,与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全家一起喝腊八粥的幸福,何不来一碗呢!吃着这一碗甜糯的腊八粥,心里默默地祈福,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一切美满。

宋代诗人林稹(zh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冷泉亭》中云:“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唇齿留香,岁月凝芳,今年的腊八,别忘了喝一碗香醇浓郁的腊八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