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老人富养自己的最佳方式

(2022-09-29 07:12:37)
标签:

杂谈

前言

有人说:人老了,有钱没钱,都要富养自己。也有人说:老年人的生活很简单,只要有钱,日子就会过得幸福。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在很多时候钱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太多,总是觉得钱很重要,你的日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好,因为你把钱看得太重,就会让别人伤心。

富养这个概念,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如何去做,很少有人告诉你。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富养自己的方式。人到老年,富养自己的最佳方式不是花钱,而是以下这五种方式。

一、俭以养财 

记得北宋苏轼(号东坡居士)撰的《东坡志林》中《记三养》有言:“省费以养财”,需要有节俭之行。“省费”就是要崇尚节俭,不搞铺张浪费,不行奢靡之风。古人把奢侈浪费看成是一种最大的恶行,春秋末期左丘明的《左传》中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陆游也有言,“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历史上,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者大多落得败亡的下场。夏桀和商纣骄横奢靡、酒池肉林导致亡国,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可见,能否做到克勤克俭,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事。人常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是啊!省费,我们提倡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廉洁自律、俭以养德、空盘行动的号召背后,就是要求省费。一个国家即使富源辽阔,也要未雨绸缪;一个家庭就算有万贯家私,也容不得挥金如土,省费可以养财。因为,学会过节俭的日子,家庭开支少了,赚钱的压力也小了。我的父母亲,一辈子都是农民。但是,他们过世后我们却发现有存折、现金计4万多元,令人惊讶。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我总算明白了——一件衣服,可以穿十多年,鞋子要修补两三次,青菜都是自己种,水是自己去河边挑。并没有因为节俭,父母亲的生活质量就特别差。反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让他们觉得舒服。钱财,留在自己手上,从来不会觉得是负担,反而是做人的底气,可以应对一切突发情况。 

二、勤以养身 

民间有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俗话说人勤身不垮。对于老年人,养生中的应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勤学习。老年人可多读书报、看电视、听广播来了解国内外大事,还可学习书法、绘画、摄影、集邮、种花、养鸟等,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每当学到一点新的知识后,总会有一种快感与成就感。

2、勤动手。老年人可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日常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既可增添生活情趣,又可锻炼身体。

3、勤步行。老年人日常可以多散散步,有利于舒经通络、强肌壮骨,促进身体循环代谢,延缓衰老。

4、勤交谈。老年人经常与亲朋好友在一起交流信息、谈古论今,可远离孤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勤咀嚼。老年人进餐时要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使人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量。

6、勤动脑。脑功能衰退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老年人日常可多开动脑筋,多思考,可防止大脑迟钝,保持活力。

7、勤动嘴。老年人多笑、多说,都可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利于开发大脑右半部的功能,防治大脑功能的退化。

8、勤锻炼。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良方,运动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活跃,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记忆。老年人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扩大交际范围。

9、勤梳头。勤梳头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用梳子来梳身体可谓是摩擦皮肤健身术,能舒通经络、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

10、勤按摩。按摩前胸、背部、肚脐和脚底各个穴位,不仅可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促进消化吸收。

11、勤咽津。中医有咽津益寿之说。常咽津有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皮毛、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12、勤餐少食。老年人一次多量进餐比少量多次进餐容易发胖,心脏的负担也加重,尤其有心脏病的老人,更应勤餐少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诗人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年轻人,勤快能够赚大钱。老年人,赚钱的本事小了,但是勤快的作风不能变。要懂得“生命在于运动”。不管是勤于帮助儿女创业致富,还是勤于锻炼身体,都是幸福的事情。巴尔扎克说:“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一天到晚,忙着做家务、跳广场舞、力所能及地赚钱、发挥余热……生活充实的时候,可以忘记自己的年龄,不知道自己已经变老。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才会迅速颓废,以“老朽”自居。  

三、静以养福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是:修养心性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里也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是啊!人的欲求旺盛,内心就会处于一种不安状态,正如春秋 孔子《论语·阳货》中所说的那样:“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所以,多欲是不利于君子之心性养成的。 

始建于明代的“静心斋”,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扩建,为太子读书之处,后来因乾隆帝也常在这里养性,即修养身心,涵养天性,故又称乾隆小花园。可想而知,心烦意乱的人,在“静心斋”里修炼,内心就会安宁,然后回归到某种生活状态,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现如今,很多老人,退休之后,仍旧在城里生活。车水马龙的街道,霓虹闪耀的高楼,到处都有叫卖声。如何静养自己?唯有心静,才是。不管经历了什么,以后会发生什么,都没有关系。正如曾国藩所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生活安宁了,内心平稳了,福气就涨上来了。 

四、学以养智

学多知识能培养自己的意志,提高自身素质。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在《和董传留别》诗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靳佩芬老教授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它能够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的堆金积玉,而它之能使你享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是啊!读书,不仅能够增长智慧,让自己和时代同步前行,还能保养自己的心灵,调整生活的姿态。在淮安,有一群老人,创立了秋月正红读书会,他们的晚年生活,多半是和书打交道,虽然年纪很大,但能博古通今,满腹经纶。吴玉山会长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精神,需要代代相传。读书,也许不能转化成金钱,但是可以延年益寿,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健康。人这一生,唯有智慧和精神,可以永存,这是一个家族里的巨大财富。  

五、善以养德

《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

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发展不错的家庭,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

为什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呢?因为大凡善良积德之家,家长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用仁、义、礼、智、信的言行,耳闻目染教育着子孙后代,这些良好的做人品德,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而有一些家长自私自利还有偷、骗、赌、毒的习惯,不孝敬公婆还经常抱怨父母亲给的财产少,这些不良品德也是会习染给子孙后代的。所以民间就有看妈知女半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俗语。

一个家庭的好坏习惯是具有传染性的,为人父母者为子女计,必须深思、警惕、谨慎。

范仲淹出身非常贫寒,年青时极穷,生活艰难。后来发达了,做了官。但他却从小立下了救助穷苦人的愿望,发达后的生活方式也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改变多少。

有一次他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贫苦的人,把他的收入救济那些贫苦的人。看他的传记,得知他曾养活三百多家。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晓得三百多家也只能糊口而已,包括他自己大家一起过很贫穷的生活。这是我们中国人中的大贤。

后来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子孙此后都贤德显贵,绵延不绝。一直到民国初年时,范家的子孙都能守住家风。苏州一带范氏后人至今依然兴旺。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行善行得多、积德积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够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别人去享受,别人也会善待你,后福就无穷了。

现在的家庭呢?中国现在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不过三代?因为他富有之后不懂得爱护他人,反而因为有了钱瞧不起人,伤了德行,折了他的福分。

何止三代,现在是连一代都过不了。我们现在传给下一代的思想是什么?是自私,只想到自己。很多的家长也说他是尽心尽力教,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教成这个样子,症结其实在这里。

中国先贤造字很有智慧,这个字怎么写?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刀),所以钱愈多会愈有冲突。这两支刀,国与国冲突,家庭里面兄弟操戈,都是因为钱。

其实当兄弟在争财产的时候,他这一生败相已露,他的人生不可能经营好,因为他现在的行为,已经给他的下一代做了最不好的榜样。他示范给他子孙看的,是只要为了钱,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修身重要,德行重要,家风重要。切记,力行。

现代家庭如何做好积善之家:我是一切的根源。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榜样的力量。家庭土壤。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教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最好的风水不是宝地,而是一个人的德行,人是最大的风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曾听人说过一句话,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是长寿的人,读书的人,是智者,人世悲悯者,心灵宽大者,是生活的仁者,仁者长寿。人啊,年纪越大,越要仁慈。再大的恩怨,都要放下来,别去计较了。你的善良,会让自己的脸色、眼神、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慈悲的心,能够让身边的人,感觉到社会的美好,同时让自己得到应有的帮助。 

结束语

宋朝名人朱熹写的一首《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富养自己,不是拼命花钱,而是让自己的生命,源源不断涌入新的福气,把所有的戾气都挤出去。对于老人来说,“多行好事,多读善书,勤俭节约,锻炼身体”就是造福自己和家庭的最佳办法。《菜根谭》里说:“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一个人真正的富贵,是承接了祖先留下来的财富和精神,然后坚持做锦上添花的好事,让子孙得到恩惠。给子孙无限多的金钱和房子车子,不如给他们无限好的精神和门路。唯有这样,才能把家业守住,世代兴旺发达。不管多大年纪的人,都要做长期主义者,不要自己逍遥快活,却不管别人怎么活。  忙忙碌碌一辈子,不能只为几两碎银,还要照顾自己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