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人生,是一场醒悟
(2022-09-27 06:08:18)
标签:
杂谈 |
清·金缨《格言联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看遍世间冷暖,尝遍人生百态。此时才明白,人生就是一场醒悟。在这个过程中,唯有在不断的醒悟中明白这几个理,才能不断成长,才能不断变好,拥有更好的人生。
一、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房子住的时常长了,便要整理一下,不整理则乱;人经历的事太多,便要清理一下自身,剔除缺点才能更好的前行。正如《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要时常反省自己,反省是一种自觉,更是到达一定阅历的觉悟。一个人最大的醒悟,便是看到自己的问题。有一个很有深意的故事:一块抹布像往常一样去擦桌子,不曾想却越擦越脏,抹布很是生气,愤怒的说道:“你看你有多脏,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桌子淡然的表示:“想要让别人变干净,首先要清洁自己吧。”抹布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全身脏兮兮的。
生活中,很多人出了问题,只知道怨天怨地怨他人,却从未从自己的身上找过原因。古人云:“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人不是,不见自己非。”只知道盯着别人的过错,却不曾想自己的问题,总是如此,会陷入一叶障目的陷阱中。懂得反省自己,才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国外有个知名画家,他笔下的人物从来都只有一只眼睛。很多人表示不解,画家说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人有两只眼,但一只眼睛用于看外,另一只眼睛要向内。时刻审视自己,及时发现,并擦拭内心的污点,才能保持纯洁,干净的内心。正如《格言联璧》中讲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人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与自省中,才能逐渐完善,日益圆满。
二、困境中不抱怨,不气馁,是最大的底牌
在人生最黑暗的那段时间,杨绛先生被下放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可她并没有选择抱怨:被分配去扫厕所,她就自我开解,像完成其他工作一样,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剪掉了头发,她就用女儿之前剪掉的辫子,给自己做了一顶假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楚,抱怨的那些事,别人或许能理解、能原谅,但终究没有办法替你承受和化解。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童年,可谓是步步维艰。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即使处境困顿、万事不如意,都不应该轻言放弃。秦国丞相李斯,本是楚国人,早年是军中掌管文书的小吏,生活清苦平淡,每月拿的俸禄不仅买不起房,甚至只能吃糠咽菜。他看到吃人粪的老鼠,一见到人和狗的到来就跑了,但是粮仓的老鼠肆意妄为地吃粮食却没有人管,感叹道,不仅是鼠与鼠,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也有天壤之别,由此一定要做人上人。于是李斯师从荀子,学成之后前往秦国做谋士,岂料秦始皇认为别国的谋士不会真心为秦国服务,下了逐客令,眼看就要被驱逐出境的李斯并没有如其他谋士般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他上书秦王写下的《谏逐客书》,不仅凭借一己之力使得秦王回心转意,更开启了自己位极人臣的高光之路。失意时不气馁,这比什么都重要。人生失意不气馁,跌倒不放弃,持续努力,向阳生长,何愁不能柳暗花明。人生百态,世事无常,行走世间,唯有不畏不惧,方能步步稳妥,不断向前。
三、路不通时,记得拐弯
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律诗《游山西村》中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从来没有迈不过的坎,只有不敢跨越的心。走不通的路,转个弯便好,爱错的人,放手即可。漫漫人生路,事与愿违是常态,放下内心的执着,适时转弯,才能放过自己。
在国外有位著名演员,因一次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他一蹶不振,觉得人生充满悲伤。一次,家人带着他外出旅行,望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行行标语映入他的眼帘。每到一个路程,便有一个标语,标语上提醒着“前方转弯”。无数的前方转弯,敲打着他的心,此时的他幡然醒悟,自己为何执着于演员,生命中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于是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还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回首往事,他告诉人们:当不幸降临时,不是人生走到了尽头,而是你该转弯了,转个弯,你会发现,脚下的路都是相通的。
生活,也同样如此,心态转个弯,好坏会互换;思维转个弯,一切都会明朗;人生转个弯,瞬时天地皆宽!
人这一生,最难得的就是醒悟,当你真的清醒了,才能避免走更多的弯路,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触碰幸福。
有人说:“健康等于1,只有拥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而这些都是1后面的那些零。只要有1在,后面就有加上无限个零的可能,就像财富在不断增值一样。而如果这个1没有了,所有的一切就都归零了,什么都没有了。”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的本钱,我们唯有爱惜它并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爱惜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人的一生,最要紧的就是健康。左手扛事业,右手担家庭,没有强健的身体,很难挑起这两副重担。身体若垮掉,疾病缠身,不光是自己痛苦,也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负担。身体健康,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大的责任。健康不可重来,生命不可复制。人生就是人生,活着就会变老,变老就会懂得健康,知道生命的贵重。
人生可以没有爱情,事业,婚姻,但人生离开了健康,理想再丰满,岁月太瘦,时光太薄,你的人生也是千疮百孔。如果把幸福比作水,那么健康就是一个个玻璃杯子,容不得我们去忽视,去小视。
健康之外,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不要炫耀你的钱,到了医院,钱都不值钱;不要炫耀你的工作,倒下了,无数人会比你做得更出色;不要炫耀你的房,你走了,那就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你唯一可以炫耀的,只有你的健康。钱没了再赚,工作丢了再找,房子差一点也是住,身体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人生最挥霍不起的就是健康。凡是以牺牲健康来换取的金钱,从长远来看,都不值得。因为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人生在世几十年,腰缠万贯也好,穷困潦倒也罢,都是过眼云烟,钱再重要,也要有命来耗。
这世上没有什么可放不下的,只有健康才是你打拼的目标,钱,权,名,只是浮云,平安健康才是最真实的。健康是实现人生一切可能性的根基,没有健康,生活中的美好都终究是一场空。
身体可以不是第一,但它却是唯一。村上春树是业内出了名的高产作家,长篇、短篇等作品加起来足足有 40
多部。别人形容他在文学创作上极具才华,村上春树认为写作更近于一种体力劳动。他发现,即使一天花三、四个小时全身心执笔写作,但是时间一长,体力和精力都会大量透支。于是从1982年的秋天开始,村上春树开始早睡早起,健康饮食,每天坚持跑步。然后就坚持了30多年,同样,他那旺盛的创作力也一直延续了30多年。
人生是一场超级马拉松,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而是看谁的耐力更持久。
五、家庭和睦,是最大的幸福
一个人就算钱再多、地位再高,可家里要是争吵不断,也不会幸福。杨绛和钱钟书有一次在出国的轮船上吵过一架,杨绛说钱钟书的发音带口音,钱钟书不服,两个人争论起来。杨绛便请来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虽然证明了杨绛是对的,她却觉得无趣,且为伤害了钱钟书而感到后悔。家人之间相处总会有分歧,如果一定要争个对错,到头来,赢得了道理,却输了感情,自己也落个不愉快。小事不吵,生活才有温度;大事齐心,日子才有奔头。一家人和和睦睦,比名利财富更有意义。毕竟,没有什么比一个温暖的家,更能抚慰人心。就如当代女作家三毛所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再苦也是温暖的。”家庭是心灵的港湾,而爱是家的灵魂。家,不需要大富大贵,只要有袅袅的炊烟,有家人的欢声笑语,就是一个人心底最大的慰藉。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歌德曾感叹:“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增广贤文》中有言:“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不是功名加身,富贵无边,而是家庭和睦,充满欢声笑语。
六、看淡得失,一切随缘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讲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与祸总是相依相伴,得与失也是如此,失去并不意味着难过,得到也并不代表着开心。做人,秉承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一切随意,上天自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失去了五斗米的富足,放弃当官,隐居田园,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与悠闲。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失去了升迁的机会,在苦闷与无奈中,立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大志,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更大的前行目标。
可见,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若是患得患失,耿耿于怀,则会陷入痛苦的困境,无法自拔。《荀子·子道》中有言:“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未曾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后,又担心失去,这样的人,一生尽是忧愁,无法开心。
人世间的每次失去,都是一场修行和历练,放平心态,来去随缘,才能自在心安。正所谓:随缘便是自在,随意便是醒悟。人这一生,贵在醒悟,只有不断的自省,学会转弯,看淡得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