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
(2022-08-21 06:02:36)
标签:
杂谈 |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细细想来,真是如此。
读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静下心来和文字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读出安静的自己,读出清醒的自己,读出轻松的自己。
读一本好书,其实也是发现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在喧嚣的世间,社会节奏的加快,有时候,忙得快要亡心,盲得快要亡目,自己的内心,落满灰尘、伤痕累累,晚上回到家,如果能坐在灯下,品一杯香茗,手捧一本好书,读一段直入内心的文字,定能将心灵的房间打扫干净,身体满血复活,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到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自己心智的成熟,也寻找到了曾经年少的自己,曾经怀有赤子之心的自己,曾经充满能量的自己,曾经自信的自己,曾经思如泉涌的自己,曾经文不加点的自己。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书就像药一样,善读就可以治病。事实上,读书确有“防病”和“治病”的奇效。宋代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意思是:大致地浏览,不如用心去钻研。也就是说,广泛阅读书籍摄取大量的知识,不如反复熟练阅读重要书籍并深入思考阅读。 晋代陈寿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矣。
可见,读书,其实也是在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反省自己,读一本好书,读一本经典之书,读一本传世之书,能发现自己心灵的缺陷,精神的萎靡,情绪的低落,私欲的膨胀,未来的迷茫,内心的浮躁,都可以用读书来修补、消除、消解、平复、改变和抚平。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说:“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读者也都着一个美好的生命,阅读自己,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其实也是在提升自己,锤炼自己,降服自己,更是在荡涤自己的心灵,也是在重建自己的生命,促成生命再出发,再上路。让自己在阳光下,在春风中,在大雨滂沱中,在风雨交加中,重新认识自己。
是啊,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不同的身份,比如学生、教师、校长、官员、作家、企业家等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在周先生看来,这个人肯定就存在着某种缺陷。他说:“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同理,一个不是读者的教师,我想,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要知道,并不是说一个人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是读者的,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养成了读书的嗜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周先生说: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兴趣。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周先生说: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还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趣味,就凭道听途说,东翻翻,西瞧瞧,终究不会有多大收获。针对当前图书市场良莠不齐、伪劣图书横行其道的现状,周先生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周国平先生说: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绝劣书,倾心好书。对于书籍的优劣,我基本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自己认为这几年读的书,都是很优秀的书,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书读得多了,自然能分辨出好坏、优劣。周先生特别提醒我们:一开始就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