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读《师旷论学》有感

(2022-07-30 12:43:04)
标签:

杂谈

今天,我有机会读了西汉刘向所作的《说苑》中的一篇古文《师旷论学》,受益匪浅。

《师旷论学》原文为: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可译成白话文如下: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道理呢?师旷说:像我这么个瞎了眼的臣子,怎敢跟君王开玩笑?我曾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中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晋平公说:你讲得好啊!

看了这篇古文,我就想起了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说: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学习永远不晚!”唐代诗人韦应物说:“只要你想努力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是啊!纵使是鬓已星星老态龙钟学习着工作着,都是一个人最美丽的时刻。身体是需要营养和能量补充的,而精神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养分,心灵就会变得空虚迷茫。

学习会健脑益智,为生活带来无尽乐趣和生机。不管年龄几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尽可能地求知学习。年轻时,我们懵懵懂懂,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渴望,学习是为了理想;中年时,我们忙忙碌碌,灵魂追赶不上脚步,学习是为了摆脱中年危机老年时,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则成为一种意境,慢慢品味,乐在其中。

宋代词人晏殊在《清平乐·春花秋草》词曰:“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是啊!光阴似箭,年华渐老,是谁也挡不住的;但是以何种姿态变老,却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是固步自封,觉得自己过的桥比年轻人走过的路还多,不必再去探究和学习了;或是刚愎自用,顽固地坚持旧习性,不愿接受新事物;还是敞开胸怀,吸纳学习不懂的东西,发展自己的爱好,努力让生活充实快乐起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会知道,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的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有言:宝玉在东府神游幻境,因午困而须小憩,遂到尤氏上房。一进门,见正面高悬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意思便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是啊!懂得世事与人情,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也都是学问。也就是说,人可以从书本中学习,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其实,老去并不可怕,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那一阶段的美好。可怕的是,一个人精神萎靡,心意阑珊,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人生向上的动力。

世界很精彩,可以边走边看,边学边用。如果一个人在老去的路上,仍然能够携手爱好,探索新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就像那一支小小的烛光,火苗虽弱小,但在黑夜中,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由于,有光的话更容易分辨方向和看清脚下的路。所以,这种问题还用的着问吗?只要是个正常人应该都会选择点上蜡烛走路。愿你点亮生命的烛光,活到老学到老,不要惧怕岁月催人老,要以优雅的姿态慢慢变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