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人生,是一场醒悟3
(2022-05-28 12:48:45)
标签:
杂谈 |
人生,是一个不断醒悟的过程。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总体来讲,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是不断升华的。
一个人的人生要是没有醒悟,那就没有进步。一个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反省,是一个良好的人生习惯。反省不是去后悔,而是为前进铺路。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在《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中说:“日常的修炼反省,就是对灵魂的锤炼,去除杂质,令灵魂变得纯粹。”确实,反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升华。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到底要反省什么?以及我们要对人生做出怎样的醒悟?
一、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完美,总有缺憾
人活一辈子,很多人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年轻的时候,有精力,有时间,可就是没钱;到了中年,有钱,也有精力了,唯独没有时间;等到老了,有钱了,有时间了,却没有精力了。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完美,总有缺憾。每个年龄都有与其相匹配的烦恼,无一例外。每个年龄的烦恼,都会在那个年龄的地方,安静地等着你,从不缺席。只有现在的年龄是最真 。所以活在当下,才是生活最好的样子!岂非此乎?
人生一辈子,有时细想,不就生死而已吗,生,就好好生活下去;到死的时候,就从容的离开人间,这世上除了生死,其它皆闲事。
人间的所有,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来这世上走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来的,总有一天必须连本带利还回去。
不如一切随心、随缘;不如一切知足、常乐,若能一切随他去,活在当下,便是世间自在人。
愿你看淡得失,放过自己;抛下执念,沉淀自己;丰盈内心,成就自己,用一颗富足之心,对待世间纷扰,收获人间喜乐!
二、后半生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较劲”三个字
清代文人沈复著的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里说:“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枯荣有数,得失难量。”
人活一世,沧海一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些烦恼绕不开,有些失落免不了。
半生已过,就会懂得,人生在世,富贵有命,属于你的,终会到来,不属于你的,强求也没用。上半生不知不觉已经结束,上半生,是我们的经历,是我们的成长,是我们的青春,到了下半生,我们懂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更加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此时的我们,才是真正地生活,我们也才真的清醒了,通透了,知道自己的生活应该如何去过。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懂得后半生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便是“不较劲”。
1、放过自己,悦纳平凡。唐代诗人李白在《乐府·将进酒》诗中曰:“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啊!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行走于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就如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芳香,不必妄自菲薄,更无需苛求完美。与其和自己较劲,让自己活得疲惫不堪,失去了生命原本的美好,不如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战国屈原《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其意是: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因此,我们要知道,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无愧于心便是最好的一生。
明代陈继儒所作的《小窗幽记》中说:“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人活着已是不易,实在不必苛责自己。若是整天处在自我较劲的思绪里,
只会让自己变得郁郁寡欢。
试着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偶尔的力不从心,不攀比,不强求,不执迷,凡事量力而行。
其实,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成全自己。当你放下过高的期待,学会拥抱当下,你会发现,生命里的一切,原来都是最好的安排。
2、宽容他人,拥抱自在。《中华圣贤经》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红尘陌上,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你来我往,才有了这斑斓世界。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观点、经历、经验、期望,在交汇中难免出现摩擦。倘若一有矛盾,便要分出子丑寅卯,厘清谁是谁非,只会让自己陷入孤境。而选择理解与宽容,则会拓宽自己的人生之路。
苏轼有个朋友叫韩宗儒,平生一大喜好便是吃羊肉。他知道苏轼名气大,书法好,就时常给苏轼写信,然后拿着回信去换钱,好买羊肉吃。苏轼的学生知道了,调侃道:“古有王羲之以字换鹅,今有老师以字换羊,颇具雅风啊!”苏轼听后,没有气恼,反而哈哈大笑。这天,韩宗儒又想吃羊肉了,一日之内给苏轼写了好几封信,还专门派人站在门外等候回信。无奈苏轼公务繁忙,便风趣地对来人说:“今日寒食,他是吃不到肉了。”韩宗儒仗着与苏轼亲近,利用他的名气为自己换取利益,实属不厚道。但苏轼不仅没有计较,还在被冒犯后,依然为韩宗儒保留一份体面。
周国平曾说:“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诚然如是。
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锱铢必较的人,尤其是遇见自己的利益受损,更是据理力争,丝毫不让。殊不知,人活一世,难得糊涂。而凡事与人较劲,不仅为难他人,更降低自己的格局。
俗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计较得越多,失去的也会越多。相反,你散发的每一缕善意,给予的每一份宽容,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你。所以,智者多是“薄责于人”,只有愚者才会“咄咄逼人”。
其实,人生不过百年,遇见伤害你的人,与其抱怨,不如感恩。当你愿意接纳他人,便会发现:世间万物可亲,人间人人皆善。新时代,心健康!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
3、顺应命运,成就人生。人这一生,贵在醒悟,只有不断地自省,学会拐弯,看淡得失,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论语·微子》中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人生在世,如大海行船,有潮起便有潮落,不必过于计较命运的得失。凡事学会向前看,当你栽下梧桐树,何愁没有凤凰来。
人生,是一个守恒的过程,一个人的幸福、成就、运气等,都有内在的因果;人世间的所有幸运,都是来自你积攒已久的福报。我只相信,你若善良,命运自会为你排忧解难;你若温柔,自然会感受到和风细雨,顺应命运,成就人生。善良的人都不会吃亏,一定会有更多人爱你,作为回报……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不如意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唯有静下心来,默默地积蓄力量,沉淀自己,才能收获最美的风景,拥有更好的人生;我相信,活在热爱里的人,从来都不会,被轻易击倒。日子,不会永远一帆风顺,苦是人生常态,需将每一丝微光刻进细节,暖心保留,当我们怀着希望渡过低谷,剩下的就都是坦途,愿我们都能在低谷里蛰伏,熬出想要的生活,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无愧于心便是最好的一生……
人生朝露,浮生如寄,人活着,只是一个过程,一个体验爱与恨,喜与悲,苦与乐,生与死的过程,人这一生,不为什么,只求肆意而活,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无悔来过,不留遗憾,过得自在,便不虚此行……这世上,得失是守恒的,真正的智者,也向来都是能舍也敢舍,当你舍得时,心中便多了一份坦荡,多了一份欣喜,多了一份释怀,人生是一场修行,当以舍得为初心,拿得起,放得下,方能活得幸福。
生活,有时候,便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菜市连着天地的灵气和人间的烟火,而花市,也是同样,连着自然的草木与人间的浪漫,人要,感到幸福,才能看到花儿,努力盛开,在自己的无忧王国里,惟愿,疫情不再,安康重来。
4、人生苦短,何必较劲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孟子曰: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是啊!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人生宛如一个天平,平衡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一处投入的精力多了,另一处自然就少了。只有懂得了取舍,明白有些事不可为,才能腾出心力,做更多可为之事。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人在思考——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死,为什么而生存。
其实说到底,生命就是一段关乎选择的旅程。你若较劲,万物也将与你纠缠不休;你若豁达,世间于你也将无事可扰。
唐·白居易在《对酒五首》诗中所说:“蜗牛角内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是啊!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迸发出的一点火光,瞬间就这样过去了。人生在世,功名利禄皆是来来往往,宠辱得失均是浮浮沉沉,有何较劲之处?
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出一份平和与宁静。不与自己较劲生命之优劣,不与他人较劲利益之长短,不与命运较劲人生之起伏,如此便能泰然自若,潇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