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六月六“晒伏节”亦称“翻经节”、“姑姑节”

(2018-10-24 11:02:35)
标签:

杂谈

每逢入梅时期,衣服晒不干还有一股霉味,衣柜、鞋柜潮湿很容易有虫子侵蚀。食物也保鲜不了容易发霉。浙江每年有梅雨迎来阴雨绵绵叫人好生厌烦。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梅雨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当节令从绵绵梅雨季节走出进入晴空朗朗的盛夏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刚满月,农历六月六日并接踵而来。农历六月六日这一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易经》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因此,古人以为阴,双六即为重阴为阳,双九即为重阳。所以民间称农历六月六日这天为“重阴节”“重阴节”有诸多的节俗,从朝廷命官到平民百姓都要参与,甚至涉及到猫,狗。农历六月六的节俗概括为一个一个。它与伏天闷热受潮易霉的节令特点相关,因为在古代,防霉防烂的方法就是

20147月2日,农历甲午年六月初六的“晒伏节”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些记忆:每到农历六月六日这一天,母亲总是首先在家门口的院子里拉上一根绳子,然后把家里的棉被棉衣及被褥等衣物搭在绳子上晾晒。晌午过后收拾,整理,折叠,打包,并放入樟脑丸。一搭一搭地存入樟木箱内。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家中的书也拿出来放在通风的地方,拿到外面去晒晒太阳,驱潮,装修,平整,重新存放在书架上或书箱里。南朝刘义编著的《世说新语》里说,晋朝郝隆,有人看到他在曝晒节那天仰在太阳底下,问他是何原因,他回答,我晒书,再问,书呢?他拍拍肚子说,都在肚子里,郝隆是名士,家中清贫却满腹学问,因这一天有钱人家晾晒绫罗绸缎,也有一种摆阔的意思。郝隆因为家穷,没什么可哂的,便无事生非地晒肚皮以调侃嘲讽一下。    

农历六月六还有一个节号叫晒伏,也有称晒衣节,此节原名天贶节,据说起源于宋代颖州。宋神宗赵顼是一位迷信神仙的皇帝,传说他在颖州做太子时,有一年的六月六日,他告诉别人说梦中神仙赐予他一部天书,读完就会当皇帝,第三年,他果然当了皇帝为此,他就钦定这天为天贶节,并将颖州改名顺昌,寓意飞黄腾达之地但随着时光的久远,这一节日逐渐泯灭了,代之而来的是晒伏,在民间,讲究实用的百姓利用这天的好时光,晒衣服,被褥等用品,防止霉变,所以也叫“晒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