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五)
(2012-03-27 19:59:03)
标签:
杂谈 |
说到“花朝节”,可能很多市民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我也是上网才得知今天是 2012年3月7日,农历壬辰年二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花朝节”,相传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又称“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此时,我猛然想起成语“花朝月夕”,想必今日的农历二月十五当与农历八月十五相对,即是“花朝”对“月夕”了。
果然,“花朝月夕”查词典解释为: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关于“花朝”,我了解得不多。花朝节在我国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农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可从“花朝月夕”成语的释义上来看,二月十五似乎得到了人们更多的认可。但不管将何日定为“花朝节”,共同的是到了这一天,百姓与花农都要贺花神和祭百花,祈求庇佑。那是因为古代中国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都有神祗护佑,因此每个神祗都需要祭祀,以期获得神灵保佑,“花朝节”便是人们祭祀花神的日子。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表示,世界各国像中国这样定出花的节日是不多的。
在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中有以下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可见“花朝节”的历史之悠久。“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 清光绪《光山县志》云:“二月二,俗云‘小花朝’,十五云‘大花朝’。”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花儿本无意,是人多情罢了,多情的人,又喜欢浸染身边种种无意识的东西,把一心的期盼都寄托了。由此可见“百花”也有生日,那是多情的人们自是多情。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悲壮、最凄婉、也最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曹雪芹笔下的这位林妹妹 ,多愁善感、才情敏捷 ,她不但貌美如花 ,她的一生命运也正与花有关。
林黛玉的诞辰、忌辰 ,以及她与宝玉爱情结束的日子都在同一天——二月十二花朝。这不是笔者凭空设想的。曹雪芹把林黛玉比作花魂,正因为她的一生命运与“花”密切关联。如果说爱与死是《红楼梦》的一个永恒主题,那么,“花”无疑是表现这一主题的一个永恒题材。
林黛玉生在花朝节,那贾宝玉呢?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贾宝玉生在“饯花节”。如花似玉的林黛玉为什么选择四月廿六日芒种节这一天来葬花呢?除了这一天是上古之“饯花节”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天乃贾宝玉之生辰。这宝、黛二人的生辰一个是在“饯花节”,一个是在花朝节;所以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贾宝玉生辰之当日林黛玉葬花,林黛玉生辰当日贾宝玉与薛宝钗“借婚”冲喜,这两件事所选择的日期相互对衬,且都有一种神秘的征兆意义。黛玉之吟花、葬花象征着她所向往的纯洁爱情必将破灭。而“二宝”成婚又与黛玉的生辰忌日重合在同一天,更使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达到高潮。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曹雪芹匠心独运的刻意安排。
自古以来人们比较看重生死,就如曹雪芹所写,林黛玉为还泪而生,而贾宝玉又是为护花而生。出于此,也能更容易理解他那“女人是水做的”的想法了。花是温柔多情的,水是温情多情的,女人也是温柔多情的。
借这花朝节(日),向百花庆生。祝福那还没见花芽的含苞欲放、那含苞欲放的鲜花盛开、那鲜花盛开的青春永驻。祈求百花兴旺、五谷丰登。
借这花朝节(日),祝福爱花、种花、护花的人节日好!也同样祝福那些像花儿的人们和不像花儿的人们前程繁花似锦,祝福国运永盛不衰!
借这花朝节(日),为春天祈福。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它给人们带来生机,带来了希望,更带来了美丽和温暖。
在春天里,我们把希望种在自己心里,给自己一份暖暖的幸福。在春天里,我们把快乐撒在自己心里,给自己一份温馨的甜蜜。
人们总说值得记忆的东西,即使不用纸笔,也不会忘却。可是我真的觉得,那些需要用纸笔才能被记忆的东西,同样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今天是“花朝节”,这篇凌乱不堪的东西就作为今年的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