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山•天书峡

标签:
旅游 |
三年多的户外活动,开始阶段是随自驾的同事出行,后来多是参加户外群的活动,还有少数几次与户外好友结伴走私,以及和太太一起当背包客,绝大多数是在秦岭山脉里转悠。在7月2日到3日的这个周末,换一种方式出行——我们老两口和同事HF教授伉俪,参加车游俱乐部的活动。机动性强了,去的地方也就远一些:这次的目的地是大巴山脉的南宫山和天书峡。
2号早晨7:00,我们四人坐上HF家的车,由HF太太驾驶,取道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大约9:00在柞水服务区与车队汇合。车队由19辆车近60人组成,领队驾驶1号车;19号车负责收尾。可能是由于我们最后到达集合地点的缘故吧,我们的车被编为18号。
http://s15/bmiddle/001L8HARzy731kCRiJ82e&690
车游的标志
(上)南宫山
在服务区稍略作停留,车队沿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继续前行。在安康出口下来,转省道207,经过岚皋县城,13:00左右在南宫山附近的一处农家用过午餐,一小时后继续车行,时间不长就开到了南宫山景区门前。
http://s1/bmiddle/001L8HARzy731kIvqBa70&690
南宫山景区大门
http://s15/bmiddle/001L8HARzy731kJQf4aae&690
南宫山景区的标志
http://s14/bmiddle/001L8HARzy731kLlGl74d&690
南宫山景区游客中心
上了广场对面高高的台阶,从游客中心大厅进入景区,换乘景区的大巴,行驶约50分钟,来到一处停车场,这里就是徒步的起点了。从这里向前方望去,主峰及其左右的两座山头,构成类似于笔架的造型,三峰耸峙,直插蓝天。主峰下面,有一处正在修建的殿堂,气势宏大。
http://s1/bmiddle/001L8HARzy731kMTVhma0&690
建设中的殿堂背靠着金顶
穿过停车场旁边的牌楼,走上景区步道。步道由缓坡水泥路到水泥或石头台阶路,再到木质台阶路,坡度逐渐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加,造型奇特的山岩多了起来。
http://s1/bmiddle/001L8HARzy731kO8OtO20&690
徒步的起点
http://s16/bmiddle/001L8HARzy731kPpMYfff&690
一开始是缓坡水泥道路
http://s10/bmiddle/001L8HARzy731kR5QmZc9&690
随后是水泥或石头台阶路
http://s8/bmiddle/001L8HARzy731kSDK0T57&690
路旁的书法作品
进入木质步道,坡度增大
http://s13/bmiddle/001L8HARzy731kWPddaac&690
造型奇特的山石
在接近殿堂工地的地方,有一处观景台。从这里回望,是行程中最漂亮的景观——三炷香;向前方的高处看去,是一处玻璃栈道,给人以奇、绝、险的感觉。
http://s3/bmiddle/001L8HARzy731l0bstA62&690
“三炷香”
http://s12/bmiddle/001L8HARzy731l1JFj50b&690
前望玻璃栈道
克服对高度的恐惧,走上玻璃栈道。在玻璃栈道上观看晴空下的山景,不禁心旷神怡。
http://s16/bmiddle/001L8HARzy731lbWAb53f&690
透过玻璃看脚下
http://s5/bmiddle/001L8HARzy731lfH28Ad4&690
玻璃栈道上观山景
走过玻璃栈道,不远处就是正在施工的大殿。原来这里正在修建的是一座大雄宝殿。在大殿旁边,有一座“真身殿”,里面供奉着清代高僧弘一达慈的真身。相传这位弘一大师当年在南宫山结草为庐,习修炼术,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圆寂,真身近200年不腐。出于敬畏,没有在殿内拍照。
http://s7/bmiddle/001L8HARzy731li83P066&690
金顶下正在修建中的大雄宝殿
http://s12/bmiddle/001L8HARzy731ljEgzNfb&690
大雄宝殿旁的真身殿
从大雄宝殿工地回望玻璃栈道方向,发现栈道的上方还有一座亭子,高高地耸立在蓝天下的山顶上。
http://s5/bmiddle/001L8HARzy731llTGTyd4&690
从大雄宝殿回望玻璃栈道
从这里到山顶,走起来十分费力:一路上几乎全是石阶路,很陡峭,大部分都在60º以上。好在路程不长,只需不到20分钟的时间,于16:40登上海拔2267.4米的南宫山顶。顶峰上林木丛生,视野狭小,只有从一个窄窄的豁口可以瞭望远方的山景。
http://s6/bmiddle/001L8HARzy731lnpSBfa5&690
陡峭的石阶路
大巴山区的物种似乎比秦岭更加丰富。下面是一路上拍摄的部分动植物的照片。其中最后一张所拍照的木本植物不知叫什么名称,挂出来求教育各位看官。
http://s11/bmiddle/001L8HARzy731lqDIRs2a&690
可爱的小松鼠
http://s15/bmiddle/001L8HARzy731lsNYUS0e&690
路旁水沟里的蛇
http://s13/bmiddle/001L8HARzy731lusPN2cc&690
这就是黄花菜吧?
http://s15/bmiddle/001L8HARzy731lxrB3obe&690
这是什么植物?
用了整整一个小时返回到山上的停车场,再乘景区车辆回到景区大门。稍事休息,继续登车前往天书峡。路程的后半段盘山上行,天黑后才抵达天书峡景区。车队按计划在景区的“天一山庄”用毕晚餐后原地下榻。这里的海拔约2000米,气温很低,在这盛夏季节能来到这样一处避暑之地,福气啊!
(下)天书峡
3号一大早,和太太一起到景区门口的周边补拍头天晚上由于天黑未能拍照的镜头。天书峡位于平利县境内的化龙山上,仍属于大巴山脉。景区大门的对面,有一块写着“化龙胜景”的景观石。大门内的道路旁边,是茂密的杉树林。一进入景区,迎面是一座正在翻阅书册的老者的雕像,也不知是哪位古人。
http://s4/bmiddle/001L8HARzy731lCUaEHc3&690
天书峡景区大门
http://s16/bmiddle/001L8HARzy731lEbymX5f&690
“化龙胜景”
http://s10/bmiddle/001L8HARzy731lFSsele9&690
杉树林
http://s12/bmiddle/001L8HARzy731lHLbHJ1b&690
这位翻阅“天书”的老者是谁?
http://s10/bmiddle/001L8HARzy731lJrNUZa9&690
天一山庄
http://s4/bmiddle/001L8HARzy731lKUpij13&690
天一山庄内景
我们住的山庄下方有一片不大的水面,这就是景区的第一处景点“天池邀月”。近处林木茂密的山峰倒映在平静的湖水里,青山碧水,相映成趣,非常漂亮。我们在湖的周边,从不同的角度就是一阵狂拍。
http://s10/bmiddle/001L8HARzy731lNhGEF29&690
从天一山庄俯瞰“天池邀月”
http://s2/bmiddle/001L8HARzy731lPfddL61&690
“天池邀月”
吃过早餐,8:40集合,在“天池邀月”旁分乘四辆景区中巴进入景区。行车12.8公里,到达景区最里面的停车场。我们从这里向景区外方向,顺着山间小河旁的步道,边走边观赏。
天书峡景区游览图
http://s16/bmiddle/001L8HARzy731m5MBvF0f&690
开始徒步
http://s2/bmiddle/001L8HARzy731m7diOB91&690
景区步道
顾名思义,天书峡就是一条清幽的峡谷,谷中水光山色,美不胜收;其间有一处瀑布,名为“天汉飞瀑”,水流虽然不大,但落差惊人,竟达210米!
http://s5/bmiddle/001L8HARzy731m9cQ4s14&690
湍急的河流
http://s11/bmiddle/001L8HARzy731me6uiSba&690
河上的小桥
http://s7/bmiddle/001L8HARzy731mfzY9M26&690
“珍珠飞簾”
http://s1/bmiddle/001L8HARzy731mh1IA070&690
“步云长廊”
http://s2/bmiddle/001L8HARzy731miFuwh21&690
“人人乐桥”
http://s15/bmiddle/001L8HARzy731mkhcSO2e&690
“双鱼竞飞”
http://s15/bmiddle/001L8HARzy731mlWxZAee&690
“天汉飞瀑”
http://s2/bmiddle/001L8HARzy731mp8TWF61&690
“鳄鱼静卧”
http://s11/bmiddle/001L8HARzy731mqBEdc4a&690
“九经琴韵”
http://s1/bmiddle/001L8HARzy731mrUOnC70&690
“神泉醉人”
http://s13/bmiddle/001L8HARzy731mtdn1W3c&690
“壶天揽月”
至于“天书”二字的来由是,传说古时候有仙人在峡谷中修道,汇集天上奇书万卷;仙人们修成正果云游四海而去,留下天书化为奇石,堆放在山谷中。这些天书千层叠合,好似巨大的书架上一层层、一叠叠的书页,隐藏着无数玄妙的天机。如谓不信,请看照片:
http://s13/bmiddle/001L8HARzy731mv3CgI7c&690
“天书宝典”
http://s10/bmiddle/001L8HARzy731mxrD1n29&690
“智慧之门”
http://s12/bmiddle/001L8HARzy731mz1edBab&690
“万重书山”
http://s13/bmiddle/001L8HARzy731mD7Lswdc&690
“神来之笔”
http://s8/bmiddle/001L8HARzy731mG2yjlc7&690
“天设之砚”
http://s10/bmiddle/001L8HARzy731mHQtAZ79&690
“书地洞天”
http://s9/bmiddle/001L8HARzy731mJAuUwd8&690
“福寿之洞”
http://s11/bmiddle/001L8HARzy731mLtgls7a&690
“桥塔对影”
http://s5/bmiddle/001L8HARzy731mNnmJea4&690
“万卷天书”
一路行来,直到“逍遥谷”。再向外走,就没什么景点了。我们就在这里乘坐景区的游览车返回。正午时分,车友们会齐,车队原地解散。我们在20:30左右回到学校。返程中仍由HF太太和HF轮换驾车,一路非常辛苦。我不会开车,一点忙也帮不上,感到很不好意思,但总的感觉,不虚此行!
http://s7/bmiddle/001L8HARzy731mReuXAc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