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扯袍峪:雾中的人头山

(2015-02-01 15:01:29)
标签:

旅游

元月份的最后一天,“高山流水”计划穿越秦楚古道去赏雪。早上6:30发车后向南行驶的过程中,雪越下越大,考虑到必经的包茂高速公路可能由于雪大而关闭,更重要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馋猫”领队提议变更计划,改到浅山地带去赏雪,具体目标是位于扯袍峪内的人头山。她的提议得到全车30多位驴友的理解。

大巴车沿雁引路开向东南方向,上关中环线东行至杨庄街道,向南不远处有一个三岔路口,左手(东南)通向库峪,向右(西南)进入石佛庄。扯袍峪口位于石佛庄以西大约两公里的汪庄南边。由于狭窄的路面被积雪覆盖,车很难再朝前开了,于是全体就在石佛庄村里下车,稍事整理后,将近9:30开始徒步行进。

http://s2/bmiddle/001L8HARty6PDvjOmop41&690
在石佛庄下车

 

这时,雪已经停了。我们向西走,穿过汪庄向南,大约10:00到达扯袍峪口。经过峪口处有一座道观,沿水泥路缓慢上行。一些路段的积雪被住在峪口里的村民清理过,路不是太难走。

http://s5/bmiddle/001L8HARty6PDvlgRDKa4&690
途经汪庄

http://s9/bmiddle/001L8HARty6PDvmPAzm48&690
向扯袍峪口进发

http://s11/bmiddle/001L8HARty6PDvo4WGS0a&690
扯袍峪口

http://s7/bmiddle/001L8HARty6PDvpdyx816&690
扯袍峪口的一处道观

http://s2/bmiddle/001L8HARty6PDvqqagp51&690

http://s15/bmiddle/001L8HARty6PDvqAjjUfe&690
行进在水泥路上

 

扯袍峪是个小峪道,只有四、五公里长,不宽的水泥路一直修到峪道深处。路边有一些当地村民的房屋,扯袍峪村的村委会也坐落在路的旁边

 

http://s4/bmiddle/001L8HARty6PDvt2nnR43&690


http://s13/bmiddle/001L8HARty6PDvtfg2o8c&690

扯袍峪里的民居

 http://s14/bmiddle/001L8HARty6PDvw77l35d&690

扯袍峪村委会

 

进峪口一个小时后,走到了水泥路的尽头。天气阴沉沉的,雪虽然不下了,但远近的的一切都笼罩在大雾之中。如果天气晴好的话,汽车是可以一直开到这里的。但不管是开车还是徒步,到这里都必须开始向左手的山上攀登了。

 http://s4/bmiddle/001L8HARty6PDvxjktl43&690

水泥里到了尽头,在走小路攀登前略作整理

 

大约11:40,到达法因寺。寺院对面不远处,有一座舍利塔。据“高山”领队讲,从水泥路端点算起,走到法因寺,就完成了攀登人头山的三分之一的路程。

http://s11/bmiddle/001L8HARty6PDvyz21sca&690
法因寺全景

http://s4/bmiddle/001L8HARty6PDvzIO5B53&690
法因寺塔

http://s14/bmiddle/001L8HARty6PDvBnnfn0d&690
在法因寺的留影

 

继续上行,坡度越来越大。13:05左右,在一处废弃的房屋旁边,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那棵孤零零的小松树,据说看到了这棵树,就预示着山顶快到了。果然,五、六分钟后,我们就登上了海拔1603的人头山顶。

 http://s1/bmiddle/001L8HARty6PDvCQZ4A30&690

继续攀登

 http://s1/bmiddle/001L8HARty6PDvEi0uca0&690

靠近山顶的旧房屋

 http://s15/bmiddle/001L8HARty6PDvFovdY0e&690

旧房屋旁的微型土地庙

 http://s2/bmiddle/001L8HARty6PDvGxALn01&690

据说看到了这棵树,就预示着山顶快到了

 

山顶上是一处无人居住的庙宇,有前、后两个殿堂。前殿正中供奉着玉皇大帝的塑像;从塑像背后的门出去,上几级台阶,是后殿门前的一个小场院。此时阳光透过云层,场院的一部分可以晒到太阳,周边的。整整一个上午的雪地跋涉,累极了也饿极了,先埋锅造饭再观赏美景。忙乱了一阵,吃饱喝足,开始观景。雪后和雨后相似,雾气在山间飘来浮去,时聚时散,形成壮观的云海。

 http://s16/bmiddle/001L8HARty6PDvJkyrZdf&690
http://s5/bmiddle/001L8HARty6PDvJpW9684&690


http://s2/bmiddle/001L8HARty6PDvJwNqN71&690
从山顶观云海

 http://s12/bmiddle/001L8HARty6PDvM0gWvcb&690

拍摄美景

 

山顶西边不远处,隔着一道浅浅的山坳,有一个不大的山头,上面有一块大石头,旁边还有一座小庙。走过去看,这座小庙叫做“玉祖亭”。在石头和小庙之间,是一处小小的观景台,从这里再向西看,就是那块巨大的人头石了。可惜从这个角度只能看到一个后脑勺,虽然如此,远处的云海还是很壮观的。

http://s16/bmiddle/001L8HARty6PDvNsmRxdf&690
山顶对面的小庙

http://s2/bmiddle/001L8HARty6PDvOwkhP21&690
小庙叫做“玉祖亭”

 http://s2/bmiddle/001L8HARty6PDvQ0un7b1&690
http://s7/bmiddle/001L8HARty6PDvQ8hdse6&690

从这个角度,只能看到人头石的后脑勺

 

在山顶下边向南的一条岔道上,可以从观赏到人头石的侧面形象——真像是人脑袋!

http://s16/bmiddle/001L8HARty6PDvRXEDR1f&690
人头石

 http://s16/bmiddle/001L8HARty6PDvTaZNJ7f&690

镜头拉近看人头石

 http://s2/bmiddle/001L8HARty6PDvUnwTT31&690

跟人头石合个影

 

拍摄完人头石,将近15:00开始下山,又走入了浓雾之中。用了两个半小时,17:30回到下车地点石佛庄。在全天的旅程中,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看到树枝上有许多千姿百态的冰挂或者雪挂,只可惜我怕走雪地摔跤,没有带单反照相机,用卡片机实在照不出效果来。

http://s15/bmiddle/001L8HARty6PDvVUAxMee&690
下山途中

 http://s7/bmiddle/001L8HARty6PDvXeCxw56&690
http://s16/bmiddle/001L8HARty6PDvXm5Ur1f&690


http://s14/bmiddle/001L8HARty6PDvXwdYNfd&690


http://s12/bmiddle/001L8HARty6PDvXGTZF8b&690


http://s7/bmiddle/001L8HARty6PDvXQWLsd6&690


http://s9/bmiddle/001L8HARty6PDvY2D1K18&690
玉树琼枝

http://s7/bmiddle/001L8HARty6PDw47fsG76&690
回到出发地石佛庄

 

最后说一说扯袍峪地名由来的传说:

传说一: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峪中被王莽追击,因荆棘满谷,刘秀不小心扯烂了黄袍;

传说二:唐太宗李世民路过此地,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非要进去看看不可,吓得近臣官宦扯住皇帝的袍子不放手,结果把黄袍都扯破了;

传说三:唐太宗李世民于此峪中行猎时,龙袍被树枝挂住,而且扯烂了;

传说四:清朝乾隆皇帝在此为其姨娘扯袍降香。

    在下以为,以上种种传说都是被后人演绎的,虽然不足为信,但都能从一个侧面说明扯袍峪乃至关中和秦岭山脉的许多地方,都有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因而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值得后人去关注、学习和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